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
考语文试题
1-3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时至今日,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海洋,不仅决定了这颗星球的色调,也容纳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在其中繁衍生息。
但如果走到沿海地带看一看,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这片亘古流传的蔚蓝,已经变得不那么纯粹。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__________的图片:大洋深处的信天翁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逐渐腐朽的尸身里,泄露出若干__________的塑料碎块;海龟在幼年时被塑料拉环套住,终其一生也不能__________,只能以葫芦形的身躯艰难生存。渔民废弃的渔网随波漂流,将不幸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是海豚裹挟其中,()……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了许许多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乃至命运。
最终,人类也将在劫难逃。举例而言,传统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它们会随着洋流汇集成一块“垃圾大陆”,在大洋上形成特定区域。而在漂浮的过程中,一部分塑料垃圾会进入海洋动物的身体,并且随着食物链传递给人。曾经被随意排放到海洋里的污染物,如今却令人类__________。不过,幸运的是,目前科技已经提供了一些清理污染的可能性。愿这些努力终成燎原的星火,还给海洋曾经的蔚蓝与恬静。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触目惊心五光十色为所欲为自食其果
B. 胆战心惊五光十色随心所欲作茧自缚
C. 触目惊心五颜六色随心所欲自食其果
D. 胆战心惊五颜六色为所欲为作茧自缚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
B. 使它们身亡的原因是难以浮出水面换气
C. 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
D. 它们可能被阻止浮出水面换气甚至死亡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会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B. 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它们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
C. 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
D. 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它们会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是
A.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又前而为歌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 顾计不知所出耳将军宜枉驾顾之
C.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辍耕之垄上
D. 诚能得樊将军首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吾属今为之虏矣
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D. 焉用亡郑以陪邻丹不忍以己之私
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具告以事
A. 是寡人之过也
B. 燕王拜送于庭
C. 吾属皆且为为所虏
D. 大王来何操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董事长,这幅字画是名家手笔,您买一幅回去,挂在书房不仅大气美观,还可附庸风雅,彰显文化品味。
B.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向广大作者征稿,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C. 当记者提到外界给他的“学界泰斗”这一称号时,这位院士直摇手,连声说道:“同行谬赞,不敢当”。
D. 游览故宫博物院时,因为著名的三大殿游客实在太多,我只好移步没什么景致的地方逛逛,实在遗憾。
9.下列有关文学经典的的表述,有误一项的是
A. 《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和提出“三美”说的闻一多,都属于新月派诗人。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塑造了苏秦、荆轲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史记》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0.三行诗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微型诗歌体裁,其要求作者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形式上要排列成三句,字数不超过60字。请参照下面示例三行诗形式,从爱国、爱师、友情、亲情四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作一首三行诗。
示例:
孤独白鹤林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照顾着
历代的星辰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感慨,满怀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描写单调变化,众人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4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