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形式的相关研究
摘 要:土木工程结构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工程安全,使结构能
够抵抗各种自然或人为的作用。材料是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而材
料的选择和数量的确定是结构设计最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发展 ;古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
工程;现代土木工程
工程材料与土木工程一样,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伴随着人类历史
的发展,绵延千年至今,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而工程结构的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与建筑技术和工
程材料有密切关系。
古代,物质匮乏,技术落后,人类茹毛饮血;在旧石器时代(约
170万年前至公元前8000年),人类居于天然洞穴;中石器时代(约
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地穴建筑出现;新石器时代(约
公元前6000年),半地穴建筑出现;公元前5000年,地面建筑,
干栏式建筑出现。古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缓慢,究其主要原因没有理
论基础,材料一般采用天然材料,尤其是当地的天然材料,如泥土、
砾石、树干、树枝、竹、茅草、芦苇等,后来发展到土坯、石材、
砖、瓦、木、青铜、铁及混合材料如草筋泥、混合土等。在古代的
一些文化遗址中发现,其房屋采用木骨泥墙结构——如从西安半坡
遗址中,可以看出,原始社会的地面建筑由墙体、屋顶两部分组成,
墙体为木骨泥墙结构,屋顶由构架和木柱支撑。
约公元前2000年,相当于夏代时期,出现了夯土的城墙。两周时
期开始有了烧制的瓦,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大尺寸的空心砖。
在欧洲,大约8000年前已开始采用晒干的砖(土坯);大约5000
年到6000年前开始开凿自然石砌筑房屋;采用烧制的砖亦有3000
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建筑体系是木构架制,
即用木梁、木柱做成承重骨架,用木制斗拱做成大挑檐,回壁墙体
都是自承重的隔断墙——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钢筋砼框架结构。由
此,在古代乃至近现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城镇,受工程
材料的限制,数千年我们的老百姓,一直居于土——木结构,砖木
结构的房屋中。在青海玉树大地震中,那些土木、砖木结构的房屋
基础都倒塌了,说明其强度、刚度、稳定性相对较差。但于我,从
小生于土坯房中的我,对其有着深厚的情谊和深深的眷恋,虽然条
件差,但其冬暖夏凉,类似于陕北的窑洞——我想这也是毛泽东主
席喜欢它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古代的桥——木桥,石板桥、石拱桥
等。尤其是石拱桥——如赵州桥,其用材简单,石条、竹筋等,受
力合理,充分发挥石材抗压的特性,让人叹为观止,让世界都为之
惊奇。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国外,建筑于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的埃及帝王陵墓
建筑群——吉萨金字塔群,其中以古国王第四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最大。该塔塔基正方形,每边长230.5米,高约146米,用230万
余块巨石砌成。经历了5000年风雨仍屹立于泥罗河畔;其主材是
石材。故在阿拉伯世界里流传着这样的话语:“人是怕时间的,时
间却怕金字塔”。而在公元532年至公元537年间建造的今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为砖砌穹顶(圆形球壳),直径30余米,
穹顶高50多米,穹顶支撑在大跨砖拱和用巨石砌筑的巨型柱上(7m
×10m),——砖石拱券结构。西欧各国以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和法国
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教堂建筑,都采用了砖石拱券结构。
由此不论中国或是外国,在古代虽无理论指导工程实践,凭经验
建造,但古代不乏伟大的土木工程,而这跟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有关,
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如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
的无坝引水枢纽工程,。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修完,一
直沿用至今,灌溉着一千多万亩土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不能说不是奇迹啊!
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
年间。西方文明的兴起,土木工程从设计理论,材料科学和工程实
践都经历了飞速发展。设计理论的建立,发展也促进材料科学的发
展。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利用波特兰的火山灰发明了水泥——
波特兰水泥,并注册专利。1850年开始生产,水泥的发明使土木工
程进入混凝土材料时代。1859年,冶金学家贝塞麦发明了转炉炼钢
法,使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用于土木工程。1867年,法国人莫尼
埃用铁丝加固砼制成花盆,并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工程中,从此钢筋
砼材料形成并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成为土木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材
料之一。1886年美国人杰克逊首先应用预应力砼制作建筑配件,后
又用它制楼板。1930年法国工程师弗涅希内将高强钢丝用预应力
砼,解决了砼因徐变造成预应力完全丧失的问题。从此,预应力砼
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
们建筑工程的结构也不断发展和前行。根据我们 …… 此处隐藏:218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