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文科)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各题中有且仅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
①真正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④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4、“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5、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 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
B. 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 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 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9、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