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2015·岳阳模拟)下图为“北京某年7~8月850hPa 等压面高度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20240089

1.关于1 460米处某点P ,在①~④四个不同时刻的气压或空气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时刻,P 点的气压值最低

B .②时刻,P 点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C .③时刻过后,P 点的气压将继续下降

D .④时刻之前,P 点空气一直持续上升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1 460米高度不能认定是空气对流运动的上限高度。A 项,④时刻P 点的气压值最低。B 项,②时刻降水多,故空气为上升运动。D 项,④时刻之前时间跨度较大,故空气运动不确定。

2.关于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地区降水与850 hPa 等压面高度变化曲线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与850 hPa 等压面高度曲线的变化同步

B .降水与850 hPa 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无关系

C .降水与850 hPa 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成反比

D .降水在850 hPa 等压面高度曲线波谷前出现

答案:D

解析:将(a)(b)两图对照可知每次降水出现的时刻都在850 hPa 等压面高度曲线的波谷前,故选D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导学号 20240090

2

3.关于图中城市市区与郊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差最大不超过5℃

B .只考虑温度因素N 点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南风

C .只考虑温度因素N 点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

D .市区降水量小于郊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等温线判读可知,图中的等温差为1℃,城市市区与郊区温差最大不超过5℃;一般而言,近地面温度较低的地方气压较高,因此N 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南方,故若只考虑温度因素,N 点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南风;市区的气流以上升为主,降水量大于郊区。

4.造成该城市近地面等温线由市区向郊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人为热排放

B .地表景观差异

C .工业活动

D .纬度差异

答案:D

解析: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主要是因为城市内的建筑密度大,人口、产业活动密集,排放的废热较多形成的,因此造成该城市近地面等温线由市区向郊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不可能的是纬度差异。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导学号 20240091

5.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 .山顶昼雨少

B .河谷盆地夜雨多

3 C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出降水特点是河谷盆地夜雨多,原因是夜间河谷盆地散热慢,温度较高,从而形成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山顶昼雨多,原因是白天山顶气温上升快,气流上升,易降雨;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小;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多。故B 项正确。

6.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 .热力环流

B .太阳辐射

C .植被状况

D .地形起伏

答案:A

解析: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原因是热力环流。山顶白天气温上升快,河谷盆地气温上升较慢,山顶因气流上升而形成降雨;河谷盆地晚上散热慢,山顶散热快,河谷盆地因气流上升而成云致雨,故A 项正确。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读“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和年径流量变化图”。完成7~8题。导学号

20240092

7.图示所示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0℃层高度在4100米以上,根据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可计算出,该季节地面温度约为24℃以上,故最可能为夏季。

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宁夏

B .江西

C .辽宁

D .新疆 答案:D

解析:该地年径流量与气温大致呈正相关,可得河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四个备选项中新疆最符合。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

4 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9~10题。导学号

20240093

9.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 .4月

B .6月

C .7月

D .8月

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1~4月辐射差额逐渐上升,但还小于0,说明气温还在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渐减小;4月中旬辐射差额为0以后,气温才逐渐升高;从4月中旬一直到8月中旬,辐射差额为正值,说明气温一直升高,到8月中旬辐射差额为0时,气温达到最高。

10.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 .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答案:A

解析:受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影响,全球不同纬度间 …… 此处隐藏:2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