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地理条件一、自然条件1. 位置和范围 位于我国东北部(我国领土最东、-120度以 东,最北——40度以北的地方)包括东北三省黑、 吉、辽以及内蒙古东部,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占 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口11533万,占全国的 9.5%。
东 北 地 区 的 位 置
2. 气候与主要农作物北部,最北端在1500℃以下
大小兴安岭山区低于2 400℃
大部分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兴安盟和哲里木盟、延吉盆地多为2 400~3 000℃。
吉林省西南部、赤峰市 辽宁各地在3 000℃以上
≥10℃积温自南 向北,从平原向 山区递减
南部沿海可达3 600℃
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南部辽南地区处于暖温带北缘
东北地区南、中、北部气候与主要农作物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 物
南部中部
暖温带中温带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 水果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 1000~3600℃ 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
寒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
雨量适中本区降水分布从东南 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 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生长 期降水量(5~9月)小麦、 三江平原大部分地 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需水 区为400~450毫米 量一般为350~500毫米。 西部地区 仅350毫 米左右 重点产粮区 松辽平原在 500毫米左右 由此来看,正常年生长季 节降水量基本上可满足旱 田作物的需要。
东南部山区多达 900毫米以上
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地形
3. 地形、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①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为三大林区之首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 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人工林) ②水绕: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图们江、辽河 ③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东 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为我国三大平原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