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第一节 城市的定义
§1、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定义
1.1城市:现代城市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理的意义。
1.2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方方面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做出科学的设计。(2)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管子。度地篇》有关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3)古城:唐长安
唐长安——里坊中正
2.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
2.2.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garden city)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珍贵的资料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2.2.2卫星城镇规划理论
2.2.3《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小区规划等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1、 人口职业的转变
2、 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30%
中期阶段:60%
稳定阶段:
§3城市化
3.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2城市化进程的表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珍贵的资料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乌托邦中有50座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乌托邦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有一定影响。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
185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900名同志去实现。
二、 田园城市理论
三、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出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