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排采操作手册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韩城分公司
目录
一、 名词解释
二、 煤层气排采基本原则
三、 韩城煤层气地质特征
四、 韩城煤层气排采特点
五、 韩城煤层气井排采制度要求
六、 煤层气井排采资料录取要求
七、 排采巡井工岗位职责
八、 排采住井工岗位职责
九、 排采工作业流程
十、 排采设备检查保养要求
十一、 典型案例
基础篇
一:名词解释
1、 煤层气:就是指在煤层内产生和赋存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
甲烷(CH4),约占70%以上,又称煤层甲烷、煤层吸附气或煤
层瓦斯,它是煤层气的一种,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最大不同点就在于煤岩既是它的储集岩又是生气原岩,它是煤层煤化作用的结果。煤的储集性和煤中天然气的储集是整个成煤作用过程的结果。
2、 煤储集岩石学方面的参数:主要指煤阶、煤的显微组分、煤的
显微硬度。煤阶通过测定煤中镜质组反射率(R0)来确定。其
余则用反光显微镜区分,同时亦可以求得割理宽度和密度。
3、 煤阶:表示煤在埋藏历史中,沉积物有机质在成分和结构上经
历了一系列变化,其过程称之为煤的变质作用或煤化作用。可以用多种物理和化学参数来表征煤的变质程度,常见的煤阶参数有固定碳含量、镜质组反射率、水分含量。煤阶是影响割理发育的主要因素。通常,低媒阶的煤割理不甚发育,到烟煤系列时割理发育。割理面最密集的主要发生在低挥发分烟煤煤阶附近,高于低挥发分烟煤煤阶,割理或裂缝又不发育,标本上表现为割理封闭。
4、 煤岩工业分析参数:该类参数是指煤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
水分,目的是对煤岩性能质量作出评价以及在煤储层评价中校正含气量。
5、 煤显微硬度:显微镜下可识别的煤的显微组分的抗压强度。不同煤级和不同显微组分的显微硬度不同。在研究中,一般以均质镜质体的显微硬度为代表。它是用专门的显微硬度仪进行测定的。随着煤级的增高,煤显微硬度也有变化。
从褐煤到超无烟煤,煤的显微硬度值是增大的;同一煤级中,当镜质组还原性增强时,煤显微硬度略微降低;同一煤样中,煤显微硬度最大值与最小值间亦存在微小差异,反映出非均一性。
6、 煤层含气量:是散失气量、解析气量和残余气量之和。散失气
量是指现场取出的含气煤心在装入解析罐之前释放出的气量;解析气量是指煤心装入解析罐之后解析出的气体总量;残余气量是指终止解析后仍留在煤中的那部分气量。对煤层气开采有实际意义的是散失气量和自然解析气量,两项之和占总含气量百分率越大,对煤层气开采越有利。
7、 煤储层压力:是指煤层孔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即通常所说
的孔隙流体压力。
8、 临界解析压力:临界解析压力是指在煤层降压过程中气体开始
析出时所对应的压力值。可以根据临界解析压力与煤层压力了解煤层气早期排采动态,临界解析压力越接近地层压力,排水采气中需要降低的压力越小,越有利于气体降压开采,据此可为制定煤层气排采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9、 地解比:地解比是临界解析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比值。据此
比值可以预测产气高峰期到来的时间及是否可以高产。临界解析压力越接近原始地层压力,含气饱和度愈高,高产富集条件愈优越。据已勘探开发的数据,可将地解比划分为高地解比(>
0.6)、中地解比(0.6-0.2)和低地解比(<0.2)三类。
10、 地解压差:煤层压力与气体临界解析压力之差为地解压差.其
值愈小.说明煤层含气饱和度愈高.抽排中见气时间愈早.开采效果愈好。
11、 生产压差:产层静压与井底流体压力之差称为生产压差。合理
的生产压差是通过系统试井确定的。由于煤层气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利用现有的油田试井理论对煤层气生产进行分析。但是,煤层气与煤层水的产出密切相关。因此.可调节煤层水的产出来控制煤层气井合理的生产制度。
12、 流动压力:生产井在生产时产层中部的压力称流动压力。也称
井底压力,筒称流压可通过测试获得,是反映产层能量的重要指标。
13、 油管压力:流动压力把油气从井底经过油管举升到井口后的剩
余压力称油管压力,筒称油压。由油管压力表测得。油压大小取决于流压的高低,而流压与地层压力有关,因此,油压的高低是油气井能量大小的反映。
14、 套管压力:是指流动压力将油气从井底经过油套管之间的环形
空间举升到井口之后所剩余压力,筒称套压,由套管压力表测得。套压是反映油气井生产状态的重要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井筒液柱的高低。
15、 静液面:是指非自喷井在关井后井筒内的稳定液面。
16、 动液面:是指非自喷井在生产时油管与套管之间环形空间的液
面。
17、 煤层吸附等温线:煤层吸附等温线反映了在给定温度下气体吸
附量随压力的变化特征。曲线的两个特征参数为兰格谬尔吸附常数Vm及兰格谬尔压力pL.Vm值为理论吸附量,即煤的最大吸
附容量;pL值为吸附量Vm值为5 …… 此处隐藏:972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