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3月 2
0卷第2期 第5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SocialSciences y(
Mar.2013
Vol.50No.2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国模式
———反思“十年课改”
2
李孔文1,
(1.皖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六安 237012;
)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摘 要]反思“十年课改”十年课改”呈现出学习、改革、体制、发展与文化等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别国先进经验为参照,以厚重优秀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丰十年课改”对于基础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植学习富多样的有效教学为实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中国模式;“型社会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模式;十年课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23.07 [0019162201302005806 ---十年课改”是指我国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发生的新 “
,是建国以来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称之为“新课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是国家层面由政府组织倡导、强力推进的,先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全国范围试验,后延展到普通高中阶段,具有应用推广性质。新课改以《》为指导,是国家意志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领域的彰显。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
[1]
课程和教学是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到落实《》,以素质教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育为改革目标,意在通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本位的教育学立场和理论,是走出目前儿童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状态之现实需要,也是落
[3]
以人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实“
2.从专注本土走向与世界对话,中国的课改形成了特色从参照日本教育、借鉴美国教育和全面学习前苏联教育,到广泛接受当代欧美先进教育理论的滋养,中国的课改移植外来教育理论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困扰,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包容胸襟。“十年课改”已经在理论对话与实践交往方面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拥有共同话语。比如,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理念与“十年课改”的宗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教育改革法》实施以后国家1988年英国《对课程的干预与“十年课改”国家用“看得见的手”控制课,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程切近;法国“重建学校运动”地区的“学校改进计划”引发中国大陆地区“优质学校计;美国S划”TS教育、日本综合学习时间、新加坡综合实践活动等与中国大陆地区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模块形成关联;韩日学校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学校学习型组织、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比较相近;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龙腾象奔,各具特色。东欧解体后,“前苏联模式”因为国内教育理论界批判借鉴凯洛夫教育学过于意识形态化而终结。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的课改模式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应,但是别国模式解决不了中国的课改问题,中国试图探索独立自主的课改模式。
教育的核心,决定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国家中长期教》(以下简称《教育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以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成为教育规划纲要》
界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反思“十年课改”为视角,预测未来课改路向,尝试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国。模式”
一、反思“十年课改”
(一)“十年课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十年课改”确立了儿童本位观,促进了一代新人1.“的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2]
“十年课改”构建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
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收稿日期]20121026--
[;西北师范大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西部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11YJA880050)
学“博士研究生国内访学研究”项目
[,男,安徽寿县人,皖西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作者简介]李孔文(1973—)
58
十年课改”宣告中国已经进入23.“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行列
“十年课改”已经融入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轨道,在全球教育变革中拥有一席之地,为下一轮课改累积了厚实十年课改”作为新世纪教育的重大改革之一,平的根基。“
息着上世纪的百年躁动,重整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对于中十年课改”获取了丰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 …… 此处隐藏:112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