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浅析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

时间:2025-04-24   来源:未知    
字号:

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 姓 名:隗存燕

院 系:人文学院

专 业:文化产业管理

年 级:2011级

班 级:(二)班

指导老师:范敬

评定成绩:

浅析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

作者:隗存燕 指导老师:范敬

摘要:一般认为丧服制度是用于居丧期间的服饰制度。而中国古代典籍对于丧服制度的定义不仅是居丧者的服饰,还包含了居丧的时间和居丧期间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反映了特定背景下的社会关系,思想意识和文化风俗等。本文将从《仪礼·丧服》所划分的丧服制度的等级的角度,分析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

关键词:丧服制度;宗法制;《仪礼·丧服》 ;行为规范

目录

1.丧服制度慨况................................................................1

1.1丧服制度的含义...........................................................1

1.2丧服制度的发展历程.......................................................1

2.宗法制度慨况................................................................2

2.1宗法制度的含义...........................................................2

2.2宗法制度的特点...........................................................2

3.从宗法制度的角度看丧服制度的特点............................................2

3.1父系、母系有别...........................................................3

3.2嫡庶有别.................................................................4

3.3男女有别.................................................................4

3.4亲疏有别.................................................................4

4.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5

1.丧服制度基本概况

1.1丧服制度的含义

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就是根据血缘亲疏,规定丧礼中生者为死者所穿的服饰式样、服丧期限和行为,它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各自的服饰和行为方面的要求。

大量民俗学、历史学资料证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类似“丧服”形式表达自己痛失亲人的心情的风俗。他们大多都在亲属去世时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来表达自己的心里禁忌或者悲伤。在中国古代书籍里丧服指的是,“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即丧服不仅是指居丧者的服饰,还包含了居丧的期限和居丧期间的一些行为规范。

很多学者认为由于历史局限性,丧服最初是为了表示人的一种禁忌。即远古的先人担心死者的灵魂会降祸于自己,为了躲避这种天降横祸,人们在办理丧事期间往往披头散发,用泥巴或者颜料遮蔽自己的面容,衣着怪异,行为举止和平时大相径庭。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丧服慢慢被赋予了生者表达对亡者的悼念和痛失亲人的心情的含义。

1.2丧服制度的发展历程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仪礼·丧服》疏中对丧服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出了大概

描述:“皇帝之时,朴略尚质,行心丧之礼,终身不变”,“唐虞之日,淳朴渐亏,虽行心丧,更以三年为限”,“三王以降,浇降伪渐起,故制丧服,以表哀情”。[1]明确指出丧服制度的形成是在进入阶级社会的三王以降的时代,并且其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里仅仅简单介绍丧服制度在《仪礼·丧服》出现前的发展历程。

普遍认为丧服出现于夏商时期,但截止目前,尚没有夏商时期丧服的史料或者考古的确凿证据。

丧服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前期的文献《书·康王之诰》,书中写道:“王释冕,反丧服。”即成王去世后,其子康王即位并按照制度为父亲服丧。其中还详细记载了康王即位时的情况,“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2]但这里对康王及大臣的描述中的都不是丧服,而是即位之礼所穿的吉服。

丧服出现于西周春秋之际。根据《诗·桧风·素冠》记载:“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3]这是一首产生于桧国的诗篇,其中素冠、素衣、素韠指的就是丧服,‘庶见’则是很少见到的意思,人们穿起这种衣服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人死后穿起这样的衣服的习俗才刚刚出现,还没有在社会中得到普及。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中的各种丧服开始得到完善和复杂化,丧服制度也随之出现。其中儒家经典《仪礼·丧服》集中详尽的记载了丧服的典型制度,可以说是一部丧服制度的专著。它规定了为死者服丧的形式要以生者的地位身份和其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作为依据,并将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各个等级又规定了相应的服饰、服丧期限和生活行为。

2.宗法制度

2.1宗法制度的含义

宗法制度产生于夏朝并在西周得到完善,其产生的基础是父系家长制。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制 …… 此处隐藏:39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浅析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