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2期目录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2期目录
第1期
1 人生的感悟/顾黄初//1—75-77
2 新春寄语/张蕾//1—1
3 请给“训练”留个位置/钱梦龙//1—4-6
4 贯穿通流水 煮缣而熟之——说“训练”/史绍典//1—6-9
5 中学语文教育的性质和定位/陶东风//1—10-12
6 中国语文: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点上/严华银//1—13-15
7 追溯母语教学的生命之根——还语文教学以朴素的真面目/管然荣//1—15-18 8 为教学确立一个支点/邓彤//1—19
9 两相对照细品读——《晋祠》教学实录片段/于漪//1—19-20
10 着一“恨”字,境界全出——《道士塔》教学实录片段/袁湛江//1—20-21 11 以“典故”为抓手——《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片段/于靖萱//1—22-23 12 纲举目张串全文——《项脊轩志》教学实录片段/邓颇//1—23-24
13 课例沙龙/单智等//1—24-25
14 如何品味语言/廖贤枢//1—26-28
15 作文教学序列谈/郑晓龙//1—28-30
16 展示·评价·修正——议论文训练中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陈国林//1—31-33 17 基于课程理念的选修阶段的写作教学/曹勇军//1—34-37
18 如何在选修阶段指导学生写作——以《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小论文写作为例/王夫成//1—37-39
19 教学模式/余映潮//1—40
20 《祝福》的另一种读法/秦晓华//1—41-44
21 《丑小鸭》:一个被误读的经典童话——兼论语文阅读教学的“说教化”倾向/叶军彪//1—44-46
22 唐人诗咏杨贵妃/陆精康//1—46-48
23 天津卫码头手艺人的“集体性格”——对《好嘴杨巴》和《泥人张》的整体解读/朱于国//1—49-51
24 《好嘴杨巴》教学设计/朱则光//1—51-52
25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楼佳钰//1—52-54
26 《登高》教学设计/纪勇,时剑波//1—54-55
27 “落第”注释商榷——《藤野先生》手稿研读札记/谷兴云//1—56
28 “捋须”“倒涎”与“探头”/江腊喜//1—57
29 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解读PISA/王蕾//1—58-62
30 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谈初三年级语文学科的新课教学/姚守梅//1—63-64 31 寒假里我们做什么?——高三阶段性复习探究/吕立人//1—65-68
32 诸因互解——古文阅读训练的探究与实践/王芳//1—69-71
33 实施人格教育: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程红兵等//1—72-74+2
34 悟教随笔/卢军良//1—77-78
35 一节美国的中学语文课/郑国民//1—79-80
36 春风化雨三十年——迎接全国中语会三十周年纪念图文回顾展//1—81
第2期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2期目录
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2—82
2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周国平//2—1
3 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历史考察/饶杰腾//2—4-6
4 关于目标预设与教学生成的认识与实践/陈军//2—6-9
5 第10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成功召开/陆建生,李燕//2—9
6 漫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国经验/童庆炳//2—10-14
7 “中国师魂”——第一届新纪元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创新命题大赛活动启事//2—14 8 语文教科书三种组元方式的利弊及其对教学的要求/黄厚江//2—15-18
9 课堂中文本细化的追求及机智处理/周仁良//2—18-20
10 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邓彤//2—21
11 《一双手》实录片段/洪宗礼//2—21-22
12 《一双手》实录片段/王尉华//2—23
13 “读唱赏悟”教《吆喝》/王皓//2—24-25
14 为阿Q解梦/吴然宏//2—26-27
15 课例沙龙/史绍典//2—27-29
16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苏彦//2—29-32
17 正常的就是美的——谈题目导入法/倪岗//2—32-34
18 写作教学就两字/蔡明//2—34-36
19 友情提示//2—36
20 将“下水作文”进行到底/吴传贵//2—37-38
21 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建议/程翔//2—39-42
22 《〈论语〉选读》教学建议/周良华//2—43-46
23 课型/余映潮//2—46
24 残缺也是美吗?——论《米洛斯的维纳斯》/王美红//2—47-49
25 邹七嫂“乱钻”是“自作多情”吗?/王崇风//2—49
26 《在沙漠中心》教学提示/孙瑞雪//2—50-51
27 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言性/叶茂樟//2—52-53
28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屠谖//2—53-54
29 “下载”该怎样读/邸永军//2—54
30 《蜀道难》教学设计/金新宇//2—55-57
31 “曾记否”句的形式/达昌//2—57
32 “闲愁”就是“离愁”/杨宝生//2—58-59
33 “行人·离人”辨/朱文成//2—59
34 “评分答案”与“复习答案”初探/王大绩//2—60-61
35 明确目标抓重点 科学训练出实效——2008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杨建华//2—61-63 36 谈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几个误区/叶玲//2—64-65
37 走出句子仿写的误区/井永战//2—66-68
38 提升思维品质,谋求表意深刻——作文立意训练的探究与实践/葛钟利//2—69-71
39 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与《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联合举办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2—71
40 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褚树荣等//2—72-74
41 一个“不合格教师”的人生轨迹/钱梦龙//2—75-77
42 追寻心中的语文课/叶映峰//2—77-78
43 美国有无中国式的“语文课”?/郭英剑//2—79-80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