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设计
2.狼和鹿之间你认为可以加什么字?——板书课题
3.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小组汇报,整体感知。
1.带着好奇心去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小组汇报。
(1)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补充。
(2)汇报 生字词语的意思,然后个别学生进行补充。
(3)小组汇报自己喜欢的课文有关段落。
(4)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其他同学进行个别补充。)
三、合作探究,深入了解内容。
1. 为什么狼成了森林 的“功臣”,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为什么狼成了鹿群的“功臣”,鹿却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语句画出来。。
2.小组讨论学习,找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汇报,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学生找出语句,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森林的美。
25年后,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呢?出示相关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对比,相机引导关注省略号、“一切”“吃光”等词体会森林的荒凉。
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汇报交流到这里时,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学生交流到鹿群前后变化这一块时,我出示这样一段文字: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只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学生在交流这些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并围绕课文内容知道狼数量的变化,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自然界的食物链。
(3)狼鹿异位的对比。
教师出示句式:因为 ,所以 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说说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
抓住“做梦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祸首”等词,体会狼与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