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集 中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中、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 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最早是在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 线”的概念。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 观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 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 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见 《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74页)
1930年5月,毛泽东在《调 查工作》(1961年,毛泽东将 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 1964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 时,毛泽东将题目又改为《反 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 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 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 第1卷第116页)
反 对 本 本 主 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 更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 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实 践 论
矛 盾 论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班固 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传》中。班固在文章中称赞 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 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毛泽东最先是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 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 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 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22页)
毛泽东在1940年1月写的《新民主主 义论》中指出: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 应该取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民族的灾 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 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 路。”“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 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 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 ‘实事’就 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
研究。
改 造 我 们 的 学 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实事求是思想溯源“实事求是”这个词原本是中国的民族语言。 它出于《汉书》卷五十三,汉书作者班固评论说河间 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 好写,与之留其真”。唐朝学者顡师古注释“实事求 是”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留其真”是“留 其正本”。意思是,刘德读书喜欢搜寻较古的版本, 因为越古的版本由于后人辗转传抄出现讹误的可能性 越小。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 的态度。后来儒家对它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使实事求是
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内
1942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写下了题词: “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 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毛泽东1945年5月31日在党的七大上作了一个 结论报告,最后一个题目就是“实事求是问题”。 他说:“我们的阵地只能一个一个地夺取,我们 的力量只能一点一点地聚集,这是一个实事求是 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精神、革命的现实主 ·· ·· 义,切切实实、一点一滴、一个一个地夺取敌人 的阵地,这样才是比较巩固的。”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19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但是 在1958年以后,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 线,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曲折。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 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想路线上的 拨乱反正,重新恢复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权 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