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周1-4教时教案(成稿)
主备人:杨秀丽 审核人:张绍庭
第2周1-2教时 《飞红滴翠记黄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能说清本文写作角度的转换。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文中运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
理解多角度全视角地观察写景,切合电视图像的需要,跳脱式结构方式
教时安排: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学
1﹑创设问题情境
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自古黄山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激趣导思导学
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二﹑质疑讨论
1、启发质疑讨论
⑴阅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飞红——文中的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⑵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 次。 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 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 索。
(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 学生回答。)
时间顺序:黄山地质的形成
空间顺序:上山到下山(不是游人行径的路线)
逻辑顺序:奇峰 古松 怪石 云海 日出 温泉等景物逐一带出,相互独立。 2﹑引导合作探究
⑴ 文章依照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二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分三个部分
第 一部分(第1—3段),总写黄山;
第 二部分(第4—7段),分别介绍黄山 的各种景观;奇峰 古松 云雾 怪石 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山下温泉。
明确:第一层第4—6段,
第二层第7 —8段,
第三层第9—14段,
第四层 第15段,
第五层第16一17段。
三﹑反馈矫正
1﹑典型拓展分析
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简明示意图画出)
(略)
2﹑知识规律总结
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其特点。
①奇峰:高而险
②古松:苍翠奇特
③怪石:千姿百态
④云海:轻盈
⑤日出:瑰丽 壮观 辉煌
⑥温泉:令人有温暖感
四﹑巩固迁移
1﹑达标迁移训练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地壳 阴晦 殷勤 鳌鱼 仙山 琼阁
②解释下列词语。
娇娆 仙山 琼阁 殷勤 阴晦 鱼贯
③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当代散文家,小说家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诗集。
2﹑整体巩固提升
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学
1. 创设问题情境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 激趣导思导学
二﹑质疑讨论
1. 启发质疑讨论
⑴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山峰,挺拔巍峨险峻
天都峰海拔1810米,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
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
古松,姿态万千,生命力强
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他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右侧瓜。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崖危石之上,仰首苍穹。
怪石,千奇百怪(千姿百态)
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观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
云雾,轻盈飘忽
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
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是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日出,瑰丽壮观
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
直接的抒情赞美。
温泉,惬意舒适
⑵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2. 引导合作探究
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 此处隐藏:36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