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答案来自互联网.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2017年9月超星尔雅网络课程
一、单选题
1当前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应着力于哪几个方面?(不断吸纳人类优秀先进的思想资源,戒除掉狭隘的民族自大意识)
2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3“唐宋转折论”的内容不包括(疆土面积)的转变。
4下列生活日常用语,哪一个不是来自佛教用语?(急急如律令)
5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包括(以上均是)。
6“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欧阳康)提出来的。
7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先到后的演变顺序是(个体人、群体人、民族人)。8金日成认为,朝鲜共产党的基础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9二战后至德国统一期间,柏林在政治上属于(东西德共同管辖)。
10中国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个?(情感)
11以下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文化性)
12英国民族精神的保守主义体现在(实行君主制)。
13清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包括(对长城进行了修缮)。
14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气候)的支配。
15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民族文化)。
16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黑色瞳孔)
17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现代爱国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闭关锁国意识)18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共同政治背景)。
19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梁启超)。
20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编著、编译的?(《海国图志》)
21国家行政与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则必须具备(以上均是)。
22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沙皇俄国精神)。
23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对于诚信的解读?(“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4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25下列哪个不是杜维明提出的三个意义世界?(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士)
26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起源于(明朝)。
27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28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29下列哪一个不是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民族意识的弱化不会淡化民族精神凝聚力)
30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反身向后要求)。
31“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生产方式)。
部分答案来自互联网.
32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门阀)
33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文化素质)教育。
34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农民)。
35“兼爱”是(墨家)的观点。
36汉族人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汉”是在(魏晋南北朝)。
37对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爱国主义的话语落实到政治权利为目的的组织行为就是民族主义)。
38甲午战争后,学者们从日本大量引进近代西方民族思想概念,其中有(以上均是)。
39以下关于民族精神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随着时代发展)。
4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句话表达了陆游什么样的情感?(爱国主义)
41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永远不会消亡)
42对于民族主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只要有民族存在,民族主义就肯定存在)。
4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44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是谁在《筹议海防折》一文里面提出兴建水师,镇守海关。(李鸿章)
45卡斯特罗思想是(古巴)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6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挤压的结果。
47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文化精英、仁人志士)。
48对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人无诚信也可立)。
49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本土意识)。
50受到全球化消极影响的没有以下哪一项?(民族依赖感)
二、判断题
1“实用理性”向“科学理性”方向提升经历了二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2汤因比认为,没有环境的挑战,人就不能够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文明越辉煌。(×)
3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4林则徐的爱国意识被认为是现代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发端。(√)
5执政者改进、提升执政能力的动力之一就是来自人民的评判和监督。(√)
6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
7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8受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律的影响,在历史衰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会呈现勃发特点。(×)
9民族认同问题的凸显是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中,客观的环境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