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012年03月19日 07:18 AM
中国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连清川 【作者微博】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开始流行排名。从小学生开始,就面临着排名的压力;到了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在班级、年级中的名次,几乎就是父母眼中大学的幻象。
上了大学,个人的排名似乎没有了。不过,自己所在的大学的排名就事关重大了。是不是985?是不是211?是则欢欣雀跃,否则如丧考妣。这些天书似的数字,其实都代表着一种GDP增长数字式的冲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11是21世纪100所大学,985是培养世界一流大学的候选名单。
当然,美国也有大学排名名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全美最佳大学排名,而这一期通常都是洛阳纸贵,成为美国家长与高中生择校的必须性资料。只不过,在他们的榜单上不仅仅是这些学校的名次,还包括了专业名单、研究水平、学生素质的综合考量。此外,除了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常春藤学校之外,许多学院在专业上,远远高于类似于哈佛、耶鲁、哥大等这些名校。这个排名固然成为名校竞争与家长择校的重要战场,但对于学生而言,毋宁更多地是寻找自我兴趣与职业定位的一个指南。
至少,在我看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教授是不反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只不过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与一般人不同。
在他的著作《文明 国家 大学》之中,除了阐述他念兹在兹的中国道路“通三统”理论之外,他不断重复论证的话题,是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
在甘阳看来,中国目前的大学建设方向,不是朝着世界一流大学,而是朝着“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学”的道路。其主要的罪证是:
其一,中国的大学在制度上以及评价标准上,并不鼓励与培养在本国生长的教师,而是热衷于引进国外名校的毕业生。这使整个教师资源被西化,无从建设属于自我系统的教育力量,只能跟着国外教育的屁股后跑;
其二,中国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评价标准也不过是热衷于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以英文发表。由于语言能力的缺陷和研究对象的局限,因此学术研究标准在世界等级上是低的。他倡导以中文发表、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期刊系统,形成独立于西方的学术评价标准,惟有如此,才能够独立于西方的学术系统,从而造就属于中国文化本身的世界一流大学。
可以这么说,甘阳教授虽然有很长时间的国外受教育经验,但是他从“敌营里杀了个回马枪”。成为了反西方教育系统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