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_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