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定额解释
关于定额解释安徽土建修缮定额中预制隔热板能否调整价格?( ?(2004 1、 关于 1999 安徽土建修缮定额中预制隔热板能否调整价格?(2004 年 1 月) 答:可以套用 4-58“预制隔热板制作”子目,在按实调整砼配合比、钢筋用量、材料单价计算出“隔 热板制作”单价后,代换 7-14“新铺隔热板”子目中原列“隔热板制作”单价。 01子目“人工装土”适用于何种情况? 2、2000 土建定额 01-089 子目“人工装土”适用于何种情况?(2006 年 1 月 1 日) 答:“人工装土”定额子目是指以人工装土,汽车运土的情况下。 3、 现浇钢筋砼门形框架,如何计算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费 、 现浇钢筋砼门形框架,如何计算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费? 答:单独的梁柱脚手架根据九八定额有关计算规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垂直运输费请双方协商 解决。 4、现浇钢筋砼框架,仅有柱梁,有时可能有板,但没有墙体,是否计算垂直运输费?如何计算? 、现浇钢筋砼框架,仅有柱梁,有时可能有板,但没有墙体,是否计算垂直运输费?如何计算? 答:垂直运输费应该计算,请双方协商解决。 5、2000 土建定额第一章第三条说明“定额综合了一、二、三类土,实际不同时不得换算,但人工挖 土建定额第一章第三条说明“定额综合了一、 三类土,实际不同时不得换算, 、 四类土按定额基价乘以 1.43,机械挖四类土按定额基价乘以 1.23”。因为一~三类土的放坡系数不同, 机械挖四类土按定额基价乘以 。因为一~三类土的放坡系数不同, 是否按四类土的放坡系数计算实际挖土方量后再乘以调整系数? 是否按四类土的放坡系数计算实际挖土方量后再乘以调整系数? 答:如为四类土,应按四类土放坡系数计算挖方量后套用经过调整的定额单价。 6、构筑物为现浇框架结构,梁板柱支模超高增加费各自如何计算? 、构筑物为现浇框架结构,梁板柱支模超高增加费各自如何计算? 答:柱按全高计算,梁按分层计算,板按现场实际支模高度计算。 7、二层框架结构厂房,一层楼板为现浇,二层为预制大型屋面板,厂房无维护结构,脚手架如何计 、二层框架结构厂房,一层楼板为现浇,二层为预制大型屋面板,厂房无维护结构, 算? 答:根据九八定额脚下手架计算规则计算。 8、机械挖流砂如何套项,流砂机械运输如何计算? 、机械挖流砂如何套项,流砂机械运输如何计算? 答:机械挖流砂可参考市政定额第一册通用项目中有关子目。机械运输建议按实际使用机械种类、台 班量、人工工日数签证计算。 9、2003 补充定额第 6 页,护壁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自孔口至扩大头
(或桩底)以立方米计 护壁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自孔口至扩大头(或桩底) 、 “ 还是下口? 算” 请问扩大头是指上口还是下口? ,请问扩大头是指上口还是下口 人工挖孔桩护壁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如设计未明确,则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确定。 10、2003 补充定额第 6 页,桩身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高度自桩顶至柱底加 50CM)以立方米 桩身计算规则:“ 、 桩身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 ) 计算” 请问: 、 计算” 请问:1、图纸未要求施工多浇筑 50CM,实际施工中也仅完成图示尺寸,地决算时此 50CM , ,实际施工中也仅完成图示尺寸, 是否另加? 、 给予计入。那么空头土方如何计算? 、 给予计入, 是否另加?2、若此 50CM 给予计入。那么空头土方如何计算?3、若此 50CM 给予计入,那么有两 根桩做静载试验, 根桩做静载试验,桩长另加工 1.5 米,是否也同样另加 50CM? ? 答:1、按定额计算规则第二章第一部分第 8 条(3)执行; 2、空头土方深度指孔口至设计桩顶高度,不扣 50CM; 3、同样另加。 11、定额 12-B1 砖砌圆形检查井的深度是按多少取定?如超出如何调整?(2006 年 3 月) 砖砌圆形检查井的深度是按多少取定?如超出如何调整? 、 答:2003 补充定额中 12-B1~B4 子目,是根据 02S515 砖砌圆形污水井图集编制的。其中直径 700 的 圆形污水井,砖砌井筒深度取定为 1 米。超出时分别调整砖砌体、防水砂浆抹灰等含量。 12、99 装饰定额第一章说明中“楼梯不包括踢脚线、侧面及板底饰面” 而 2000 土建定额第五章说 、 装饰定额第一章说明中“楼梯不包括踢脚线、侧面及板底饰面” , 明中“楼地面和楼梯子目中均综合了水泥砂浆踢脚线,楼梯还综合了侧边和底边抹灰” 请问: 明中“楼地面和楼梯子目中均综合了水泥砂浆踢脚线,楼梯还综合了侧边和底边抹灰” 请问:这两 。 者之间该怎样理解? 者之间该怎样理解? 答:楼梯装饰,2000 土建定额仅列有“水泥砂浆”“缸砖”“水泥白石屑浆”三个子目,其它如花 、 、 岗岩、地砖等套用 1999 装饰定额。使用定额的原则是:套用何种定额即应执行其相应的定额计算规则 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