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生产管理与质量工程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一.生产:将生产要素(投入的资源)转换为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财富(产品和服务),由此而增加附加价值,并产生效用的功能 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要素2生产财富与生产效用3转换过程 生产要素的分类:1生产对象2生产手段3劳动力4信息与知识5生产资金 生产财富与生产效用: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就是满足他们需要的效用,一般有三种类型的效用:1形态2时间3地点 新的产品概念将产品分成三个层次1核心产品,是指产品满足使用需要的功能2实体产品,是指产品所依附的实物或形态3附加产品,主要是提供服务的无形效用 生产过程组织形式:1工艺专业专业化2对象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的优点:1加工灵活,能完成同类加工的各种产品的加工要求,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强2同类设备集中布置,便于分配设备的任务,故能充分利用设备,也便于进行专业性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 缺点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2产品需经过多个生产单位才能完成其生产过程,生产连续性差,物流路线长3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协作关系复杂,对他们的管理,包括计划、调度、质量、在制品等的管理都比较困难,工作量也大 生产过程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3辅助生产过程4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管理的基本职: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控制职能 生产管理作用:1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手段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领域3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职能 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1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2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实行科学管理 生产系统的功能:生产系统为生产产品的制造企业的一种组织体系,它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提供服务的研究功能。组成:供应商、用户、投入、转换、产出、管理 衡量生产系统绩效的指标:1质量2成本3生产率4有效性5适应性

二.企业战略是企业为顺应环境变化,谋求并发展其竞争优势而制定的基本方针和计划,以及对其重要资源配置所做的谋划。企业战略的作用:1促使企业重视对环境、机遇和风险的研究,从而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2促使企业明确发展的主攻方向,合理配置和扩充资源,发挥总体效能3有利于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4对于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来说,企业战略将充分发挥大企业中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总体优势,取得全企业的协调发展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夺取市场方面超过其竞争对手的能力。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1低成本或低价格2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3产品上市与交货的时间、以及满意的服务4以产品品种范围广泛、用户化和快速响应为特征的适应性5产品与技术方面的创新 企业战略的组成:1企业的经营战略2市场战略3财务战略4人力资源战略5生产战略。与生产管理有关的战略1市场和销售战略2产品战略3生产战略 三种典型的经营领域:1技术创新型2用户化型3成本最小化型 生产战略的任务:是支持企业战略,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制定生产能力发展战略考虑的因素1投资风险2机会成本3厂址选择

三.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意义:1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对产品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内容:1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和老产品结构性能的改进2新产品制造工艺的设计和老产品制造工艺的改进3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4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准备5新产品的试制和鉴定 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步骤:1创意2筛选与经济分析3产品设计4试制和改进 产品创意的来源两类:1受市场驱动2受技术驱动 筛选的目的:是从众多的产品创意中挑选出有可能成功的项目,以避免过高的开发成本。准则:1生产准则2销售准则3财务准则 缩短产品开发设计时间的途径1提高产品“三化”程度,扩大产品结构继承性2产品结构模块化设计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并行工程 生产工艺准备内容1对产品设计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和审查2拟订工艺方案3编制工艺文件4设计制造工艺装备与专用设备5确定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检验方法6调整生产线 生产工艺准备工作任务:根据产品设计的要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证产品的加工制造符合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使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工艺规程的形式:1工艺过程卡片2工艺卡片3工序卡片4工艺守则5调整卡片和检查卡片等的辅助文件 工艺装备系数:就是专用工装种数与专用零件种数的比值。它代表了工艺装备水平的高低。工艺系数过大,将使工艺装备准备工作量过大,准备周期延长,成本增高;如果太小,则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无法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产品越精密,越复杂,产量越大,则工艺装备系数越大;反之可以小些 样品试制的目的:考核产品的设计质量、产品结构与性能及其主要工艺。作用:通过试制,找出缺陷,对设计图样做出必要的修改,使设计基本定型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形式:1生产技术准备的综合计划2分产品技术准备计划3科室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四.企业的中期计划包括两种计划1生产计划大纲2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系统在一定时间期内所能生产的产出量,它由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量所决定 生产能力的调节因素1长期因素2中期因素3短期因素 盈亏平衡分析法:是在成本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成本、利润、与产销量变化关系的分析方法,故又称量本利分析法 适应需求变动的基本策略:1变化计划周期产量2变化劳动力数量3利用库存平滑产量4转移需求 五.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任务:按照产品出产计划的期限与产品的工艺要求,将所需的生产资源最适当地配置给各项产品任务,制定出各生产单位在各时间周期的进度日程计划,也就是要决定每个生产单位应生产的产品、生产数量、生产的顺序和生产的时间,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全面地完成产品出产计划,而又使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 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1向各生产单位分配作业任务,即负荷的分配2进行生产负荷与生产能力的平衡3制定日历进度计划4监督和检查生产准备工作5生产作业的控制 流水生产方式的特点:1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制品,每个工作地固定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2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在流水线上完成生产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序3组成流水线的各个工作地(设备)沿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生产对象在工序间作单向移动4制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许多独立的可在相等时间间隔内完成的工序,这种时间间隔即为节拍5工作地之间有传送装置连接 成批生产方式的特点:1产品品种较多,各品种 产量不大,在同一时间期内有多个品种混在一起在各生产单位(车间、工段、班组)内进行生产2产品的需求,有的来自用户订货,有的依据市场预测3产品的设计与工艺大多定型,常有较高的三化水平4由于是定型产品的成批轮番生产,故在成品、半成品、和毛胚材料上都留有库存5品种变换频繁,不耗费较多的生产准备时间6多种产品或多项作业同一时间内在同一生产单位中进行生产,因此,常会发生几项任务抢用设备的现象,造成作业任务在设备或工作中心内排队等待的情况 成批生产决策问题:1生产批量的确定2制造周期的确定3生产顺序的确定 调节生产能力的措施:1将任务转移给其他负荷较轻的工作中心去加工2临时增加工人,增开班次3加班加点4委托外厂加工 调节负荷量的措施:1修改进度日程2压缩工作中心的等待排队时间,缩短某些重要关键任务的生产周期3组织平行加工或平行顺序加工 常用的优先规则:1最短加工时间者优先2交货期最早者优先3时差量最小者优先4最先到达者优先5最长加工时间者优先7下游工作中心空闲者优先 单件小批特点:1产品品种多,每个品种的产量很低,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低2年度生产计划只能概略估算3生产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按工艺专业化组织车间内的分工 生产作业控制的意义:1生产作业控制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必要手段2生产作业控制能推动管理工作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生产作业控制的任务:1复审作业计划与作业分派的安排2发现偏差及时处理3提供计划执行结果的报告 加强生产调度工作的措施:1建立健全生产调度机构2建立健全调度工作制度3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生产现场控制工作是:1对生产进度的控制2对在制品流转的控制 OPT最优化生产技术思想是:应使整个生产过程和谐的同步工作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它所强调的是整个系统的绩效,而不是局部的绩效指标 包括:1作业管理的目标2不平衡的生产能力3瓶颈资源和能力约束资源4OPT计划规则 OPT计划方法:1计算设备负荷,找出瓶颈设备2确定控制点和建立控制流3安排瓶颈设备上的作业进度4安排其他设备的作业进度5保证瓶颈设备满负荷

六. 净变更方式与重新生成方式相比优点1能减少更新计划的计算工作量2在下达主生产计划的间隔期内也可以对计划进行处理4可不断的更新计划5能及时产生各种输出资料,使管理人员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MRP系统的发展历程1基本MRP系统2闭环MRP系统3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MRPⅡ系统的效益1降低库存2合理利用资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3按期交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4降低成本5 MRPⅡ系统与财务系统集成,可以减少财务收支上的差错或误期,减少经济损失

七.物资管理的职能:1物资需用和供应的计划工作2物资的采购工作3物资的保管工作4物资的供应发放工作5物资耗用的核算工作 物资消耗定额: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单位任务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的标准。 供应链中解决决策问题: 1自制与外购决策问题2企业的业务代理问题3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 库存控制的基本决策:1什么时候提出采购或生产2每次应采购或生产多少3应采用什么类型的库存控制系统来维护预期的库存决策。决策的目标是:在现实的资源约束下满足预期的需求而又使库存储备达到最低 影响库存控制决策的因素1需求的性质2提前期3自制或外购4服务水平 库存控制成本:1订购成本或调整成本2保管成本3购置成本4缺货成本 简述确定型固定订货量库存控制系统的决策假设条件、决策变量与决策目标 :①需求率固定而已知,且不允许发生缺货;②提前期为常量且是已知;③订购成本、单件保管成本以及货品购价都为常量而且是已知的;④订购的货品一次到达。(2)决策变量:订购批量和订货点储备量。(3)决策目标:在保证订购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库存的总成本达到最低。 八.设备分为:1生产工艺设备2辅助生产设备3科学研究设备4管理用设备5用于第三产业的设备 设备管理绩效的衡量:1设备完好率2设备故障率3设备有效利用率4维修费用率 设备综合管理:是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对设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从设备的计划、研究、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综合效能 设备综合管理体制的特点:1要求设备提供良好的综合性能2要求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3要求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4要求对设备的一生进行管理5全员参与性 设备有形磨损两种:第Ⅰ种有形磨损,第Ⅱ种有形磨损。设备故障:是设备或设备系统在使用中因某种原因丧失了规定功能或降低了效能的事故或状态。三个阶段:1早期故障2偶发故障3耗损故障 九.工程项目的特点1一次性2规模大3时间和预算的约束 网络计划管理的特点: 1能用网络图的形式形象的描述工程项目内的活动之间的顺序和制约关系2经过计算可以确定出关键关系和关键路线,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3网络计划可以提供多个计划方案 4网络计划能很方便的进行修改5可利用计算机编制计划和调整、优化计划 工程项目的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进行任务分解2绘制网络图3制定工程项目的时间进度计划4计算资源需要量5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网络图的绘制规则1相邻两结点之间只容许一条箭线连接2不容许悬空地引出箭线3网络图中不容许出现循环回路 时间—成本优化基本思想:首先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路线,在关键路线上选择成本变化率最小,即赶工成本最少的活动,先缩短它的工期,然后再选择成本变化率较小的活动缩短工期,直到满足目标工期为止。其次,考虑间接成本随着工期缩短而减少的影响,把不同工期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别相加,来求出工程总成本最低的最佳工期 时间—资源优化目标:首先保证关键活动需求的资源量,然后,利用时差,调整非关键活动的进度来平衡各时段的资源需要量,使每时段的资源需要量不超过其供应量,并使资源用量尽可能到达充分和平衡

十一: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提高质量的意义:1质量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2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质量管理的任务:1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实施规则2实施质量保证3实施质量控制 质量方针管理:是企业最高经营者根据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制定一定时期的质量方针,以及为实现这一方针,企业各部门和每个员工确定各自单位乃至个人的实施计

1

划,并为实现计划而开展的一系列组织、激励、控制等活动。

十二。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企业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 质量教育包括:1质量意识教育2质量管理知识教育3专业技术培训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1计划2实施3检查4处置 PDCA循环的工作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进大循环2管理循环不断循环上升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阶段 十三。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零部件、原件、产品或系统所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1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可靠性越加重要2可靠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次设计1系统设计2参数设计3容差设计 参数设计的任务:找出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在这样的组合条件下,使零部件的波动、环境和条件的波动以及时间的变化对质量特性的干扰最小 参数设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因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来间接控制质量特性的波动,这种控制方式的含义是,在因素的波动幅度可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因素的影响作用的控制,来使质量特性值波动或变动幅度缩小 十四。 工序能力的评价与改善1工序能力过剩CP>1.67 对某些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件或关键项目,可考虑缩小公差范围,以提高产品质量;对一般件或一般要求项目,可改换减低精度等级的设备加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工序能力充足1.33<CP<1.67 当不是关键件或主要项目时,可放宽质量波动幅度,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简化质量检验,如采用抽样检查或减少检验频次3工序能力尚可1<CP<1.33 这时,必须用控制图等方法,对工序进行控制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对产品按正常规定进行检验4工序能力不充足0.67<CP<1 应分析分散程度大的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放宽公差范围,加强质量检验,实行全数检验或增加检验频数5工序能力严重不足CP<0.67 一般应停止继续加工,查找原因,改进工艺,提高工序能力指数值,或实行全数检验,严格剔除不良品

十五。质量检验: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活动的总称。其内容有:1度量2比较3判断4处理 其作用有:1质量检验是企业生产的主要控制手段2质量检验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来源3质量检验是保护用户利益和企业信誉的根本保证 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1保证的职能2预防的职能3报告的职能4改进的职能 质量检验的类别1进货检验2工序检验3完工检验 工序检验的形式1首件检验2巡回检验3末件检验 十六。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内容:1组织结构2程序3过程4资源 ISO9000系列标准的组成: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与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要素 第一部分:指南》 质量认证:是为确信产品或服务完全符合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第三方机构的证明活动。 质量认证的作用:1能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2能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能以较少的费用证实企业的质量能力4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质量体系审核的程序1制定审核计划2审核准备3实施审核4提出审核报告5跟踪检查

十七。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质量成本组成:1内部质量成本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质量成本的特点1质量成本只是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2质量成本是那些与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密切相关的费用3质量成本并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国通行的质量成本指标有:1价值指标2结构指标3相关指标 价值指标:质量成本的价值指标是指取得产品质量消耗的总费用的指标 内容:1质量总成本2质量鉴定成本3质量预防成本4内部损失成本5外部损失成本 结构指标:是指个分项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相关指标:是指质量成本与其有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指标,用这个指标来反映质量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方法。 敏感度分析:是指当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发生变化时,会使企业内外部损失成本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产管理与质量工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