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疗
2009 NO.16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临床医学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高璐 柴松岭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目的 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 对1986~200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病理确诊的108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9.97,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颌下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8.15%;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别占前3位。结论 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低,腺样囊性癌占首位,腮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2位。【关键词】 涎腺 肿瘤 构成比【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09)06(a)-0072-02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但恶性涎腺肿瘤的临床研究资料比较少见,为探讨涎腺恶性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1986年8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涎腺恶性肿瘤的108例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6年8月至2006年6月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108例,并经病理确诊,男59例,女49例,年龄3~87岁。1.2 方法
肿瘤临床按UICC2002年的TNM分类,肿瘤病理参考1991年WHO的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2 结果
2.1 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及性别构成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及性别构成,从表1可见,患者的发病部位以腮腺居首位,共63例,占58.33%;其次为颌下腺共20例,占18.52%;腭部小涎腺15例,占13.89%,居第3位;舌下腺4例,占3.70%,上颌窦、颊、牙龈等部位的小涎腺共6例,占5.56%;所有患者性别构成比为1.20∶1。2.2 涎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及年龄分布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中,上皮源性肿瘤106例,占98.14%,恶性淋巴瘤2例,占1.85%;病理分类居前3位的肿瘤共77例占总数的71.30%,依次是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及腺癌,分别为37.04%、24.07%、10.19%,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如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涎腺导管癌等共计31例,占28.70%。从年龄分布上分析,40~70岁为涎腺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其患者总数占总病例数的65.74。
2.3 涎腺恶性肿瘤各时段发病年龄及性别构成比
涎腺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从1986~2006年,由表2可见,从54.09~47.11岁,有明显年轻化趋向。在性别构成比方面,从1986年1.5∶1到2006年1.05∶1,女性发病率逐渐增加,两者有趋于一致的发展趋势。
3 讨论
表1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及性别构成
表2 108例患者各时段发病年龄及性别构成比
3.1 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根据国内五所口腔医学院的病理资料,涎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1],女性多于男性,但关于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少。本组资料显示(见表1),涎腺恶性肿瘤58.33%发生于腮腺,仍居首位,占大涎腺恶性肿瘤的72.41%;颌下腺的发病率占18.52%,居第2位;与腮腺的发病率相差较大,说明涎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腮腺,但在腮腺发生的主要病理类型依次是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腺泡细胞癌,而颌下腺发生的主要病理类型依次是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腺癌、恶性淋巴瘤,说明颌下腺发生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在小涎腺中,腭部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13.89%,居第3位,占小涎腺恶性肿瘤的71.43%,说明腭部是小涎腺恶性肿瘤的最好发部位。
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组资料的患者年龄分布为3~87岁,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总数的65.74%;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97岁,比鳞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年轻近5岁[2~3]。但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高峰年龄并不一致。
3.2 不同病理类型涎腺恶性肿瘤的特点
涎腺恶性肿瘤中[4],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癌、腺泡细胞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涎腺导管癌等较为少见。
72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