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姓名:谢一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周家骥
2007040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恚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谶意。
作者签名:El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鄹,峦铷签名舭眺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摘要
时间管理的概念从西方引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把时间管理纳入
了研究范围,认为时间管理能力是稳定存在的一种人格特质。在教育心理学领域,
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集中探究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性格气
质类型、成就动机等的相互关系。但是针对大学生自信心、自我和谐与时间管理
能力之间关系所做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希望以此为核心,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
析。
首先,对时间管理、自信心、自我和谐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力求准确
把握其理论和测量方法。初步提出了自己对时间管理的理论设想和维度划分。
其次,根据开放式问卷,通过讨论,初步设计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选取两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试测,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38个题项。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四个构成维度,分别为时间效
能感、时间价值感、利用时间的主动性和时间管理策略。因素分析的结果与最初
的理论设想是一致的。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较高,问卷设计较为理想。
最后,使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和《自我和谐量
表》分别对上海四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
论:(1)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心以及自我和谐问,均存在显著的相关。
总体来说,个体的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就会表现得越自信,其自身也越多地感到
内心的和谐与心态的健康。(2)高校、年级、专业、户籍、家庭经济状况、是否
喜爱本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课外打工、是否有男女朋友这些因素,均
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有一定的影响。(3)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自信心水平上
和自我和谐水平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科、
家庭经济条件、对专业的喜好程度、是否有男(女)朋友。
关键词:时间管理,自信,自我和谐,大学生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Abstract
Astheintroductionoftimemanagementfromwestern,moreandmorenational
psychologiststakethisissueintotheirresearchdomain.Theyrcgardtimemanagement
abilityis
onastablepersonalitytrait.Ineducationalpsychology,theamountofresearchesistimemanagementincrcasin岛focosingontherelationshipsbetweentime
motive,etc.managementabilityandacademicperformance,character,achievement
Butfewresearchesare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collegestudents’confidence,
todosomedeepself-consistencyandtime
onmanagementability.Thisresearchhopesresearchandanalysisthisissue.
Firstly,collecttheinformationabouttimemanagement,self-confidenceandself-
consistency,tryingtograspthetheoriesandassessingmethod.Comeupwiththeidea
oftimemanagementofourown.
toopenSecondly,according
Students’Timequestionnairesanddiscussion,designedCollegeManagementDispositionScale.Selectedmorethan
forpretest,usedfactortwohundredcollegestudentsanalysisprocessingthedata,andgot38items.
Byusingprinciplefactoranalysis,fourdimensionswere
oftimeefficacy,thesenseoftimevalue,initiativeinidentified.Theyarethesensetimeusingandtimemanagement
ourstrategy.The
TheresultoffactoranalysisWasconsistentwithformertheoreticalideas.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isscalearerelativelygood.
Finally,testswerecarriedoutonthecollegestudents’offouruniversitiesin
DispositionShanghai,usingCollegeStudents’TimeManagement
ConsistencyandScale,PersonalEvaluationInventory,andSelf
wereachtheconclusionsasCongruenceScale.Afterdataanalysis,corralationbetweenfollows:(1),There’Ssignificant
dispositionandcollegestudents’time
andmanagementself-confidence.aswell勰strongerone’sself-consistencycongruence.Generallyspeaking,thetime
managementabilityis,themoreconfidentonewouldshow,andthemoreinner
consistentonewouldfeel.(2),Thefollowingfactorsinfluencecollegestudents’time
management
one’Sdisposition:university,grade,major,economicorstatusofone'sfamily,feelingofhishermajor,leadershiponcampus,part—timejob,boy
alsoshowfriendorgirlfriend.(3),Differentgroupsofcollegestudentssignificantdifferenceon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self-confidenceand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Influencingfactorsaresex,grade,
major,economicstatusofone’sfamily,feelingaboutone’smajor,boyfriend01"girl
friend.
Keywords:timemanagement,self-confidence,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
collegestudents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1、序言
1.1研究目的
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研究,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
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成就动机、控制源、心理健
康、性格气质类型、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等变量的关系。关于时间管理能力
与自信心、自我和谐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而本研究认为,自信心和自我和谐是
反映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的两个很重要的指标,同时,它们与时间管
理能力之间应当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强,就能在同样的时
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并投入到更多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而各方面的
锻炼和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促进其自我和谐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
自信的人格特质使大学生倾向于对自己掌控时间的能力持一种肯定、积极的态度,
内心的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在实际分配利用时间的过程中更有条不紊,并坚持到任
务达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信心、自我和谐之间应
该存在这比较密切的联系,而本论文试图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影响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其他因素。
L2综述
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做出过不同的诠释和理解。时间是客观的,
但是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和体会却是主观的。伏尔泰说,时问是“世界上那样最长
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能广大,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受惋惜的东西;
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
生命不绝。”时间具有恒常性,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正的,人们平等的享有一天
的二十四小时;时间又是稍纵即逝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时间的这种流动性使得它似乎给有的人能带来巨大
的效益,而对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来说,就显得苍白无力。
人们一直在探寻时间的秘密,到了近代,随着管理学、行为科学的发展,人
们开始把时间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并在如何对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和分配方面,
提出了不少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时间管理这样一门学科。Steven把迄今为止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圭查堕堕查兰!塑!旦堡主里壅生里些堡兰查兰生堕旦篁里塑塑:叟笪:堂兰皂墨塑堂塑塑羞堕塞
对时间管理的研究分为四代(张惠平,1997)。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利用便条
和备忘录,对每天要做的事情给予安排和提醒,备忘录上的条目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或增删,灵活性较强,但是也显得比较随意,容易出现疏漏。第二代时
间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制定时间表,通过使用记事簿来进行“规划与准备”。记事簿
记录要做的事情并注明应完成的期限。由于时间管理者在事前进行了目标的设置
和行为上的规划,使得通过这种方法做事的效率和完成率较高,但也存在比较教
条死板的缺陷。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在利用时间的诸考虑中引入了价值观,将目
标与计划置于价值观之上,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价值观与目标的总和。它讲求
优先顺序,以效率为主旨,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以实现效
率的最大化。这一代的时间管理方法体现了效率和优先的原则,有效地提高了完
成任务的效率,但是过度追求效率却有可能导致事业、家庭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失
衡。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在前三代理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以原则
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注重生命因素的均衡发
展;始终把个人精力的焦点放在“重要”的事务上。如何判断“重要”?重要性
与目标息息相关。凡有利于实现目标的事务均属重要,越有利于实现核心目标就
越重要。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
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
在维持产品与产能的平衡上。
由此可见,人们对时间管理方法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由只注重
任务完成到重视个人感受这样一个渐变。
1.2.1时间管理
1.2.1.1时间管理理论
国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际,开始把时间管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
新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了时间管理的模型及其各种维度。
Brittion和Glyn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加以
类比,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模型。他们把时间管理分为宏观、中间和微观
三个水平的成分。宏观水平的成分包括选择目标和子目标,排列目标的优先级,
中间水平的成分包括产生任务和子任务,并且排列任务的优先级;微观水平的成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圭塑堑苎盔兰!!堕旦堡主堡塑竺兰些笙兰查兰皇堕塑笪堡堡堕:皂堡:堂兰旦墨塑塑塑塑茎里塑
分包括安排和执行任务(Brittion,Glynn,1989)。依据此模型,Brittion和Tess*r
编制了时间管理问卷(TimeManagementQuestionnaire,简称1MQ),由三个因素
即短期计划、时间态度和长期计划构成。(Brittion,Tosser,1991)
Macan认为时间管理的特征性行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成分:分辨需求,根据其重
要性来排序以及据此分配相应的时间和资源。他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六个方面,包
括设立目标与优先级,学会拒绝,列任务清单,组织,计划,委派及拖延,并在
此基础上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ManagementBehaviorScale,简称TMB)。
该量表包含四个基本维度,即设置目标和优先级、计划一机制和安排、时间的自觉
控制以及混乱倾向(Macan,1990)。
黄希庭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既是个体对时问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等认知特点,
也是个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
特征(黄希庭,张志杰,2001)。他把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问价值感、时
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
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
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
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例如在
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
主观评估。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
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
素。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
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以此理
论构架为基础,并结合国外的两种时间管理问卷一一时间管理问卷(Time
ManagementQuestionnaire,简称TMQ)和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Structure
Questionnaire,简称TSQ),黄希庭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Scale,简称ATMD)(黄希庭,张志杰,2001)。
本研究认为时间管理既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外显的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来判断的。时间管理能力应该由
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利用时间的主动性和时间管理策略组成。前两者代表
了个体在情感层面对时间的认识和对自我利用时间的评价判断,也是一种较为稳
定内隐的人格特质,后两者是个体在行为层面对时间的具体态度和掌控方式。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1.2.2.2国内外的研究
Miranda和Christel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行为可作为缓解工作压力和冲突的中
介因子(Miranda,Christel,2005)。Gary和Steve研究了时间管理与家庭冲突和
压力之间的关系,认为时间管理行为作为家庭内部一种具有支持性的活动,可以
减少家庭冲突的发生,减轻家庭压力(Gary,Steve,1999)。Julian,E.Kevin和
Dominic发现时间管理行为可以提高汽车销售员的业绩(Julian,E.Kevin,Dominic,
1996)。BruceK.和Abraham的研究发现积极的时间管理态度和好的技巧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BruceK,Abraham,1991)。Therese,Comila,Robert和
Amanda同样发现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类似关系(Therese,
Comila,Robert,Amanda,1990)。
国内继黄希庭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构想提出之后,相关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
不断涌现。
张永红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存在密切的关系。
心理控制源得分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效能感得分、时间监控观得分均存在
显著负相关,即越内控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得越好,其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
也越令人满意,而外控的大学生则反之(张永红,2003)。
钟慧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
时间管理倾向者的成就动机得分显著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另外,大学生时间
管理倾向对其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钟慧,2003)。
狄敏等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A型人格关系的研究中发现,A型人格总分和
各个因子得分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
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和TH因子之间除外)。A型人格的大学生,
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B型人格的大学生(狄敏,
2004)。
何伟强等人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
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
体上处于适中水平;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但
是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效能感对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何伟强,2004)。
秦启文等研究了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和生活质量
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时间管理效能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均具有显著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的预测作用(秦启文,2002)。
秦启文等的另一项研究是关于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问的关系,研究结
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
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集中体现在躯体化、抑郁和焦虑等维度及总症状指
数上。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和低分者在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因子也表现出显著差
异(秦启文,2002)。
1.2.2自信心
1.2.2.1自信心的定义
我国关于自信的论述,古已有之。孔子曾说:“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
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这一精辟论述,明确指出了自信心的强大
作用,如果有信心,那么再难的事情也能办成;如果自信心缺乏,则即使很简单
的事情也完成不了。可见,自信心确实有“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的伟
大力量,而缺乏自信,则会让人变得脆弱和平庸。
“自信心”在英语中翻译为“self-confidence”,其中“confidence”一词
来源于拉丁文的“confidential”,意为“感到有把握的状态”。在西方,对于自
信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Maslow.A.H.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自信是
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Coppersmith.S.认为自信是个体做出
的、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说明个体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能干、重要和
有价值;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显现了对自己能力、身份、成
就及价值的信心(Coppersmith.S.,1967)。Jackson.^1.R指出:自信既是一种持
久的人格倾向,也是一种随环境调整的易变的自我评价状态(Jackson.M.R,1984)。
Basch.C.E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Jackson.M.R,
1987)。Shrauger.D则把自信当作自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设计的个人评价问
卷中把自信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
境的主观评价(Shrauger.D,1993)。
国内学者对自信也有颇多定义。黄希庭指出,自信是个体过去获得很多成功
经验的结晶。张春兴认为,自信指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信
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断不存有怀疑。燕国材指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正确
目标。车丽萍认为,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
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
种稳定性格特征,它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1.2.2.2自信的结构
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自信的构成因素进行不断的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假
设。Rosenberg.M.提出的模型以单因素结构为基础。他将自信界定为个体对自我
办事能力的确信,是一种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态度。此界定虽是单维度的,但却具
有显著的表面效度(Rosenberg.M.,1979)。Marsh.H.W.等指出自信由一种全面或
一般的自尊感组成,通过测量自尊来测量和考察自信,这种自尊感包含多种对特
殊领域能力的自我评价(Marsh.H.W.,1985)。这也是单维度笼统结构的一种假设。
Wylie.R.C.认为能力和自我接纳是tl信的两个主要维度和构成因素,并指出
能力是指掌握和控制自我及环境的感受,自我接纳意味着“包含个人承认自身的
缺点的tl我尊重”。Branden.N.也指出,自信由自我效能和自敬两个相互联系的成
分组成(Branden.N.,1994)。Fleming.J.S.和Watts.W.A.于1980年使用因素分
析法验证了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结构的假设,揭示出自信的三个因素:社交自信、
学业能力和自重。Swann.W.B.1989年的研究发现,自信存在三个因素:个人体验
积极和消极情感状态的倾向性、个人的特殊自我概念及个人对其自我观念的组织
形式。
1.2.2.3关于自信的实证研究
1.2.2.3.1自信的发展特点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发现,儿童的自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Lee,A.M.
等发现(1983),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女孩在运动任务上的成功期望逐渐降低。一、
二年级男女生具有类似的期望水平,但到了五年级,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高的期
望值。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6-11岁的女孩比男孩更确信她们对困难题目回答错
误的可能性,年龄大的女孩比年龄小的女孩更明确自己在答对答错时的信心差异,
而男孩不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对错误答案的确信状况都没有变化。Hyde,J.S。
(1990)的一项元分析表明,中学生和大学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都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圭塑壁堕盔兰!!竺旦堡主堡塞皇兰些笙塞盔兰生堕堡笪堡塑塑:窒堡:垒皇宣墨塑堕箜塑差塑壅
比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自信性别差异。车丽萍对中国大学生自信的研究
发现,一、四年级学生的自信水平明显高于二、三年级,呈现出“U”字型。
1.2.2.3.2自信的性别差异研究
自信的性别差异研究也是自信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早期的研究发现:女
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少的自信心(LirggCD,FeltzDL,1989)。MaCcoby,M.和
Jaeklin,C.N.认为(1974),在所有成就情境中女性均表现得比男性缺乏自信。但
也有研究表明女性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境中都显示出较低的成就自信,而只是在和
男性相关的任务中以及在公众场合而不是私下里进行行为评估时才表现出较低的
成就自信。Daubman,K.A.和她的同事们所做的研究也表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
呈现出较低的自信心或许真正地反映了女性对被喜欢或避免其他人对自己的负面
感觉的渴望。总之,20世纪80年代前的研究结果认为,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自
信低。而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研究对不同情境中的自信加以检测,包括对积
极反馈、定型化男性任务上的表现、交往因素、情感成熟、教育水平、任务的先
前经验、管理能力及两人小组中的表现等情境变量的研究,结果发现自信随个体
情境变化而有所不同。
此外,Corbin,C.8.(1983)等还验证了产生自信性别差异的一个原因:男性
善于吹嘘、自夸、过高估计自己的表现。他们认为女性谦虚、低估其表现导致了
比男性低的自信分数。但Lirgg,C.D.认为,各种研究中的可能偏向,如忽视女
性任务、运用不同的信息测量、采用本身存在问题的性别类型的练习等,也是导
致自信性别差异的原因。
1.2.2.3.3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对于自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业领域。如
Erwin,T.D.和Kelly,K.(1985)发现大学生自信的增加与他们对自身学业成绩的
满意度和职业目标相关;Reddy,M.S.(1983)研究自信与实际名次和成就需要有关。
2、非学业领域。如Sudha,N.G.和Nirmala,B(1984)研究发现自信与情感成熟有关。
3、增加自信的方式研究,如Leon,J.(1989)等对有助于增强自信的决策系统加以
描述和评价,之后的问卷反应显示此系统改善并增强了决策者的自信心。4、从运
动心理学角度对自信加以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儿童运动领
域、青少年运动自信以及运动员自信的研究形成高潮。
国内学者车丽萍认为:影响自信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个体自身的因素和个体
外部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个体生理情况、自我认知与评价、成败经验与归因等;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兰塑墅蔓查兰!塑!旦堡主旦塑竺兰些堡苎茎兰兰堕婴堡矍堡旦:皂堡:垒兰旦墨塑堡塑塑茎竺塑
后者包括他人的替代经验、他人的态度与期望及教育训练。
1.2.3自我和谐
1.2.3.1自我和谐理论
自我和谐(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是C.R.Rogers人格理论中
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
他认为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谓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是
指每个人对自我的看法与他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和谐的。每个人对自我的看法
还包括对理想自我和实际自我的认识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潜力,这是
人性的最基本特征。Rogers提出自我和谐是实际的我、理想的我和社会的我三者
的一致或接近。个体有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
关系的机能,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个“以他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中,
这个经验世界决定个体的行为(Rogers,1959)。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
或者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着差距,个体就会感到内心紧张和纷扰,呈
现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瞄l,这
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可见,Rogers认为,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
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2.3.2自我和谐的测量
在后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中,Rogers认识到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在心理治
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编制过一个评定量表以测量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自我与
经验之间协调程度的改善。罗杰斯德量表由七个维度组成,描述了人们的感觉以
及如何去经验这些感觉(WalkerAM,RablemRA,RogerCR,1960,1961),它们
分别是“情感及其个人意义”、“体验”、“不和谐”、“自我交流”、“经验的构成”、
“与问题的关系”以及“关系的方式”。每一个维度由七个等级组成,由低到高分
别代表刻板、僵化、停滞直到灵活、变通与和谐。这一量表主要由治疗者或其他
的独立评分者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然而,本量表建立以后并未
引起什么反应,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评定上的局限,不适合作为一般性的研究
工具。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自我和谐的研究刚刚起步,测量的工具也很少。目前较有影响的是
SCCS(王登峰,1994),它是北京大学心理系的王登峰根据Rogers评定量表所提
供的框架,编制的自我和谐的自陈量表,作为测量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一种工
具。这套量表根据Rogers提出的七个维度设计,由治疗者的主观评定变为自我报
告,经因素分析得到三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及
“自我的刻板性”。此量表共有35个项目,要求被试作五级评定。此量表中的“自
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两个维度已经反映了罗杰斯所有的七个
维度的内容。而“自我的刻板性”维度不仅同质性信度较低,而且仅与偏执有着
显著的相关。说明这一分量表的含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王登峰
的这套自我和谐量表(sees)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有关研究工作的开展,还为心
理治疗评估提供一种新的量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1.2.3.3关于自我和谐的实证研究
国内关于自我和谐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和谐与
心理健康的关系。王登峰的另一研究通过对281名大学生的测试发现,自我和谐
与SCL一90各因子密切相关,说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赵冰洁、陈
幼贞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状况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对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
与自我和谐各分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症状
因子和SCL一90总分均里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躯体化SCL一90总分
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强迫症状、抑郁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敌对呈显著负
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
状况较差的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
症状的变异量。这一研究结果与王登峰等的研究一致。李志凯等人的关于大学生
自我和谐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刁俊荣等人对高中生自我和谐的调查;王立皓对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的研究,均使用了SCCS
量表,说明王登峰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具有适用性。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问卷的编制
2.1本研究的理论设想
参考黄希庭提出的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并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本研究认为,时间管理既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外显的能力,时
问管理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来判断的。因此,时间管理能力应
该由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利用时间的主动性和时间管理策略组成。
时问价值感采纳了黄希庭关于时间价值感维度的基本定义,即它是个体对时
间所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是充满情感的。对时问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能带来效益,这样,他就有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珍视时间,
而不会大把挥霍。因此,时间价值感在时间管理能力中发挥着动力的作用,强烈
的时间价值感能推动着个体以积极的方式来利用时间。时间效能感也借鉴了黄希
庭关于时间效能感的基本定义,即它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有效、高效利用时间的
一种信念和预期。它是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领域的一个反映,同时也是评定时
间管理能力所要依据一个主观标准。利用时间的主动性是指个体在面临需要主动
对时间进行分配和利用的情境时,是否能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自主地进行时间
的分派并努力达成目标。它比前两个维度更进一步,开始由思想转向行为,是衡
量个人时间管理倾向和能力的客观标准。时间管理的策略指个体在具体利用时间
时,是否采取优质的方法以达到对时间的最合理分配和最佳利用。同样两个珍视
时间且积极主动利用时间的人,一个采取常规方法,按部就班处理事情,而另一
个采取了高效的策略和方法,则两人做事效果一定会产生差别。因此,是否采取
了好的时间管理策略,也是一条衡量个体时间管理能力的客观标准。纵观构成时
间管理能力的四个维度,前两者是个体在情感层面对时间的认识和对自我利用时
间的评价判断,也是一种较为稳定内隐的人格特质,后两者是个体在行为层面对
时间的具体态度和掌控方式,它们通过个体一些外显的行为体现出来,连同前两
个维度,一起构成时间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共同说明个体时间管理能力的高低。
2.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问卷》的编制过程
首先,参考时间管理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并借鉴黄希庭的《青少年时间管理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圭塑堕型查兰!塑!望堡主塑壅圭兰些堡茎查兰生堕旦笪墨堡塑:垦堕:尘皇旦塞塑堂竺塑差塑壅
倾向量表》,确定本问卷的理论基础,拟定时间管理的构成因素,设计问卷的草稿。
其次,在校内发放40份开放式问卷,全部回收。问卷主要了解大学生对时间
的基本看法和他们管理时间的体验。问题如下:你认为时间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处
于一个怎样的地位?你会有意识地对时间进行安排和管理吗?你会具体采用哪些
方法?通过对这些开放式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对时间的
重视程度不同,对时间持有不同的态度,在管理和支配时间的策略上也有所不同。
开放式问卷的答案为设计预测问卷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学
生时间管理倾向预测问卷。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预测问卷共69个题项,主要参考开放式问卷所提供的信
息及黄希庭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从大学生对时间的价值取向,对自身
利用时间的效能感,时间利用的策略方面等编制测题。选项为五个等级,按照程
度不同划分为:“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大部
分符合”、“完全符合”。
预测问卷编制完成后,通过心理系研究生和教授的讨论,对一些与测量维度
关联不大的题目进行了调整;对一些题目的文字进行了润饰,使其更明了易懂,
不致产生歧义。讨论结束后,正式确定预测问卷。
然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和东华大学两所学校,选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预测,
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其中上海师范大学85人,东华大学101人;男生56人,
女生130人;理工科79人,文科107人。
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l1.5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探索性
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各维度名称以及每个维度的题项。然后对问卷进行信
度和效度检验。
2.3探索性因素分析过程
对69个预测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因子负荷小于0.3的题目和难以
归类的题目共31道,剩下38道题目,然后确定各因子的题目并对因子进行命名。
在因素分析过程中,选取采样充足度KMO值(Kaiser—Meyer-Olkin)和球形
Bartlett值对关系矩阵进行统计学检验。选择KMO测度,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是
否很小。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的是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它表明因子模型是否是不合时宜的。根据Kaiser(1974)观点,KMO的值小于.50时,就不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