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2)
下午,去学校给参加冬令营的学生培训。外面是鹅毛大雪,我应景的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画图知识和技能来画画他们眼中的这个冬天。我则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选用了“椭圆”工具来画雪人。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着手,也是最切合主体的。可有一个同学,画的确是满纸的太阳。“为什么要这么画呢?你是怎么想的?”我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嚎啕大哭。原来,因为冰雪飞舞,阻断了其外派在其他省市工作的父亲的回家之路。哦,如果我早点发现她的情绪波动, 。
回家,马上翻开《教师观察力的培养》,继续阅读第二章《课堂观察的领域》。哦,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这一章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课堂观察的领域”应该是重中之重了。
鲍里奇说:“我们所见之范围常常取决于我们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常常带有个人色彩,它有时候松散而零乱,有时还会流于偏见。”因此,它试图提供“更加客观的观察模式”,这种模式包括系列观察向度,这种观察可以让我们摆脱带有个人主观意向的观察倾向。在这里,鲍里奇强调的是“客观”,但我们的课堂观察,除了“客观”,还无可避免地应有“主观特征”与应有的“个人色彩”,当然,这种“主观特征”与“个人色彩”应尽可能走出偏见。
“在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前,首先要考虑从哪个角度观察。”因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常常受到自己生活阅历、感情体验及解读事物的方式所左右。你对世界有哪些根本性的看法,它们怎样影响到你在观察特定教师、特定课堂上‘看见’了什么。”
鲍里奇对课堂观察的意义十分看重:“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能否切实洞察教室里发生的一切关乎你事业的成败。”
为了克服偏见,鲍里奇认为首先应当把握现实课堂的四个基本特征: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与社会性。在论述这四个特征时,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教室里各种事件的发生过程决不是凝滞的。它们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即现即逝。”教师总是在努力地推进教学过程,而“能够感受到教学过程迅速推进,这是一项重要的观察技能。”他认为课堂的正常进程常常会被无端打断而呈现出“非连续性”,“传输信息的过程被突然打断,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其他行业都不能望其项背。”他很生动地说:“谁听说过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被打断呢?”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也常常被打断,他说“鉴于课堂教学常常为各种因素打断,所以,在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