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从文章的第4自然段可以大致看出沈从文墓的特征,请分两点加以概括。(4分)
17.(1)没有墓亭、墓道,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2)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上镌刻的是沈从文自己手迹,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每点2分)
18.文章最后一段中有一句“美丽总是愁人的”,根据文意,请说说这句话的含意。(4分)
18.沈从文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2分)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2分)
19.简要分析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19.(1)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第6自然段描写的景物优美如画,为沈从文自己选定这块墓地找到了依据;(3)平静无波的河水象征着沈从文的性格,柔弱中却不乏坚韧。(各2分)
2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沈从文是怎样一个人?(8分)
20.①沈从文一生爱水,②一生都在追求美,③受尽了委屈和排斥却无怨无悔,④柔弱而又坚韧,⑤朴素而不张扬。(每点2分,4点可得全分。)
五、语言运用(6分)
21.作者对韩国、日本“教科书”内容的描述,表达的观点比较含蓄,请你评述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写出你的观点。 ..
链接一:韩国1992年出版的教科书,宣称韩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从帕米尔高原远涉迁移到了半岛,途中催醒了满洲的 红山文明 ,哺育了中原的 黄河文明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被换成韩国商标。 活字印刷术 也被认为是韩国人发明,韩国专门建立了印刷术博物馆,并邀请各国客人免费参观,在国际场合宣传。
链接二:日本新版教科书,称日本发动 9.18 事变是由于 中国排日运动激烈 ;卢沟桥事件是由于 中国方面对日持续射击,进入战争状态 , 发展为以后8年间的日中战争 ;日本侵略者的屠杀是因为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
答:观点一: 观点二:
21.可分韩国、日本表述或合在一起表述自己的观点(要点即可,一点3分):
(1)历史是客观的,永恒的,不可以附会,也不可以歪曲。(不给分)
(2)贪中华文明史以为己有,是民族自大的心理在作祟。
(3)犯了罪还抵赖,还倒打一耙,歪曲历史,是卑劣下作的表现。
(4)两者表现形式虽相反,但对历史的态度却有一致性,都因自己的需要写历史,都凭“自己太多的仇恨太多的荣辱,太多的患得患失”的情感来对待历史。
(5)韩国的做法不正确,日本的做法更是无耻。
(6)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不容篡改;我们今天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不能依据自身仇恨、荣辱和得失来对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