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模型3:夏皮罗(Shapiro)—斯蒂格里 茨(Stiglitz)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 厂商监督能力有限,从而被迫提供一种 激励,促使工人努力工作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经济中有大量且数目为L 的工人,大量 且数目为N的厂商,工人最大化自己的一 生效用,厂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时间 为连续,考虑稳态。 工人最大化自己的一生效用的贴现,厂 商最大化自己的当期利润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工人方: 预期效用的贴现为:U=∞ t =0
e ρt u (t )dt , ρ > 0 ∫
w(t ) e(t ) u (t ) = 0
ρ是贴现率
如果就业 如果失业
e只有两个水平:e = 0;e = e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必处在下列三种状态之一: E:就业且努力工作; S:就业且不努力工作; U:失业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如何转换: 1.工作以一个外生概率b终止(如果努力工作), 这个概率不具有时间依赖性; 2.单位时间内检查的概率q外生,也不依赖时间, 偷懒被抓住将遭解雇,检查与工作终止独立; 3.失业工人以概率a找到工作,每个工人视a为 既定,但在整个经济中是内生决定的,它由雇 佣工人的速率(取决于就业量和解雇概率)和 失业数量决定。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1.某工人在t0开始工作,如果他努力,则在 某个时间t仍从事此项工作的概率:P(t ) = e b (t t0 ) , b > 0 P(t + τ ) 意味着 = e bτ , P(t )P ′(t ) = bP(t ) b是单位时间内工作终止的概率
即在t + τ是否仍就业与已被雇佣多长时间无关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2.如果一个工人处于S状态,则他在 τ 时后 仍在工作的概率为:注意e bτ
表示过τ时间仍然在业的概率
∴ 处于S过τ时间仍然在业的概率: e qτ e bτ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3.稳态时,进入失业状态的人等于摆脱失 业状态的人 进入失业状态的人:NLb; 摆脱失业状态的人:(L NL )a 所以:
NLb a= L NL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厂商方: π (t ) = F (e L(t )) w(t )[L(t ) + S (t )]
S (t )为处于S状态的工人数量; F ′() > 0, F ′′() < 0
L(t )为处于E状态的工人数量;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最后一个假设
F ′(e L / N ) > 1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E、U、S的价值Vi 表示处在状态i的价值 即处在状态i的工人的一生效用的预期贴现; 一生预期效用的贴现 Vi 与过去无关(Poisson过程) Vi随时间不变不变(稳态) i = E、S、U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考虑一个工人在0时刻就业且努力工作, 将时间分为长度为 t 的间隔,且在某间 隔失去工作,必须到下一间隔才能就业, 首先计算 Vi (t ) ,进一步让 t 趋于0就得 到 Vi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VE (t ) =t
+ e ρt e btVE (t ) + 1 e bt VU (t ) VE (t ) =
[ [
t =0
e bt e ρt (w e )dt ∫
( (
) )
+ e ρt e btVE (t ) + 1 e bt VU (t )
1 1 e ( ρ +b )t (w e ) ρ +
b
[
]
] ]( )
求积分
1 1 (w e ) + VE (t ) = e ρt 1 e bt VU (t ) ρ +b 1 e ( ρ +b )t 1 [(w e ) + bVU ] VE = ρ +b ρVE = (w e ) b(VE VU )
解出计 算对象
求极限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同理可得:ρVS = w (b + q )(VS VU ) ρVU = a(VE VU )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推出不偷懒条件厂商必须支付足够的工资以使VE ≥ VS,否则工人会偷懒; 但由于工人努力程度最大为e , 所以厂商无需支付高于使工人努力工作的最低工资 所以,厂商选择w以使: VE = VS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
效率工资理论(w e ) b(VE VU ) = w (b + q )(VS VU )e V E VU = q ∵ ρV E = (w e ) b(V E VU ) ∴ w = e + ρV E + b(V E VU ) ∵ ρVU = a(VE VU ) = e + ρVU + (b + ρ )(V E VU )
e ∴ w = e + (a + b + ρ )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