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原著——《反杜林论》中的道德(5)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从《反对林论》看道德的起源和性质

国南海公司事件,2001年的美国安然公司事件,都是会计道德被肆意践踏的典型反面案例。

三、道德具有阶级性

杜林认为,道德具有普遍适应性,它一经产生,便凌驾于一切民族和阶级之上。恩格斯反驳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同一个时代中的不同阶级,由于处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利益不同,因而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条件下的封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特点。他指出,封建贵族的道德是为维护贵族阶级的统治作辩护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为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作辩护的;无产阶级的道德则是为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表明,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是资本主义社会,对立阶级的道德之间常常处于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之中,甚至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无产阶级的道德,就是两种对立的道德观念,例如,在生命的不可侵犯性上,资产阶级绝不会认为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大劳动强度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是一种恶的道德行为,而无产阶级则认为资产阶级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侵犯了个人生命的拥有权,不是一种善的道德行为。其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还反映在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占支配地位。由于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又是其中的生产关系,因此,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反映在道德领域,就是其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也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当然,在任何社会中,每个阶级的阶级利益都不是抽象的、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复杂的历史联系之中,这样,在阶级社会中,即使不同的阶级也会有某些共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比如切勿偷盗等。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虽然不同的阶级之间有着某些共同道德,但不可能出现完全的全民道德。因为人类在原始

马克思主义原著——《反杜林论》中的道德(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