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五部分 典型难题讲析(七~三)应用题

发布时间:2024-11-12   来源:未知    
字号: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五部分 典型难题讲析(七之三)应用题

(三)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和差的问题】

例1 六年级有四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四个班的总人数是_____。 (1990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因为乙、丙两班总人数比甲、丁两班总人数多1人。则乙、丙两班总人数的3倍就等于(131+134-l)=264人。所以,乙、丙两班共有246÷3=88(人)。然后可求出甲、乙两班总人数为88+1=89(人),进而可求出四个班的总人数为88+89=177(人)。

例2 东河小学画展上展出了许多幅画,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现知道五、六年级共有25幅画,因此,其它年级的画共有____幅。 (1988年北京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由“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可得出,五年级比六年级多1幅画。所以六年级共有12幅画。然后可求出其它年级的画共有(15-12)幅,即3幅。

例3 甲、乙、丙都在读同一本故事书。书中有100个故事。每人都认某一个故事开始按顺序往后读。已知甲读了75个故事,乙读了60个故事,丙读了52个故事。那么甲、乙、丙三人共同读过的故事至少有_____个。 (1991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可先看读得较少的两人重复阅读故事的个数。 乙、丙两人最少共同读故事60+52-100=12(个)。因为每人都从某一故事按顺序往后读,所以甲读了75个故事。他无论从哪一故事开始读,都至少重读了上面12个故事。故答案是12个。 例4 某工厂11月份工作忙,星期日不休息,而且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从总厂陆续派相同人数的工人到分厂工作。直到月底,总厂还剩工人240人。如果月底统计总厂工人的工作量是8070个工作日( 1人1天为1个工作日),且无 1人缺勤。那么,这月由总厂派到分厂工作的工人共____人。 (北京市第九届“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到月底总厂剩下240名工人,这240名工人一个月的工作日为 240×30=7200(个)。 而8070-7200=870(个)。

可知这870个工日是由总厂派到分厂工作的人在总厂工作的工日。

设每天派a人到分厂工作,则这些人中留在总厂的工作日是;a人做29天,a人做28天,a人做27天, a人做1天。 所以,(1+29)×a×29÷2=870,可解得a=2。 故,共派到分厂的工人为2 × 30= 60(人)。 【积商的问题】

例1 王师傅加工1500个零件后,改进技术,使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2.5倍,后来再加工1500个零件时,比改进技术前少用了18小时。改进技术前后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1989年《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竞赛决赛试题)

讲析:改进技术后的工效提高到原来的2.5倍,后来加工1500个零件时,比改进技术前少用18小时,则改进技术后加工1500个零件的时间是18÷(2.5-1)=12(小时)。 原来加工1500个零件的时间是12+18=30(小时) 于是,改进前每小时加工的便是1500÷30=50(个), 改进后每小时加工的便是1500÷12=125(个)。

例2 现有2分硬币、5分硬币各若干个,其中2分的比5分的多24个,如果把2分硬币等价换成5分硬币,所得的5分硬币要比原有的5分硬币少6个。原来两种硬币各有多少个? (1993年“光远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我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有x个5分的硬币;则2分硬币共有(x+24)个。 由题意得:2(x+24)÷5=x-6。 解得:x=26,即5分币有26个。 于是,2分币便有 26+24=50(个) 2.典型应用题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平均数问题】

例1 小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前进,回时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小强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江西省第二届“八一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我们不能用(15+30)÷2来计算平均速度,因为往返的时间不相等。只能用“总路程除以往返总时间”的方法求平均速度。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例2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果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猴子可得____粒。 (北京市第八届“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设花生总粒数为单位“ 1”,由题意可知,第一、二、三群猴子

于是可知,把所有花生分给这三群猴子,平均每只可得花生

例3 某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78分,男、女生各自的平均成绩是75.5分和81分。问: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全国第三届“华杯赛”决赛第二试试题)

讲析:因男生平均比全班平均少2.5分,而女生平均比全班平均的多3分,故可知 2.5×男生数=3×女生数。 2.5∶3=女生数:男生数 即 男生数:女生数=6:5。

例4 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平均分提高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3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____分。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设原来一等奖每人平均是a分。二等奖每人平均是b分。则有: 10a+20b=6×(a+3)+24×(b+1) 即:a-b=10. 5。

也就是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10.5分。 【行程问题】

例1 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一人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又遇到甲,A、B两地相柜______米。 ( 1990年《小学生报》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如图5.30,当乙丙在D点相遇时,甲已行至C点。可先求出乙、两相遇的时间,也就是乙行距离AD的时间。

乙每分钟比甲多走 10米,多少分钟就多走了CD呢?而CD的距离,就是甲、丙2分钟共行的距离:(70+50)×2=240(米)。

于是可知,乙行AD的时间是240÷10=24(分钟)。 所以,AB两地相距米数是(70+60)×24=3120(米)

例2 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行走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 (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行走。那么,张、李两个人相遇时是8点_____分。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

(千米)=150(米)

他俩相向走(1+5)分钟,反向走(3+7)分钟后两人相距:600+150×〔(3+7)-(1+5)〕=1200(米) 所以,只要再相向行走1200÷150=8(分钟),就可以相遇了。从而可知,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共是 1+3+5+7+7+8=24(分钟) 也就是相遇时是8点24分。

例3 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走24千米,中车每小时走2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全国第一届“华杯赛”决赛第二试试题)

讲析:如图5.31所示,A点是三车的出发点,三车出发时骑车人在B点,A1、A2、A3分别为三车追上骑车人的地点。

快车走完2.4千米追上了他。由此可见三辆车出发时,骑车人已走的路程是 AB=2.4-1.4=1(千米)。 所以,慢车的速度是:

例4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______千米。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首先必须考虑车速与时间的关系。

因为车速与时间成反比,当车速提高20%时,所用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例5 游船顺流而下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而上每小时行7千米,两船同时从同地出发,甲船顺流而下,然后返回。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乙船逆流而上,然后返回,经过2小时同时回到出发点,在这2小时中,有______小时甲、乙两船的航行方向相同。 (上海市第五届小学数学竞赛初赛试题)

讲析:关键是要理解上行与下行时间各占全部上下行总时间的百分之几。 因为两船2小时同时返回,则两船航程相等。又上行船速是每小时行

7

例6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城3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又继续前行,分别到达对方城市后,又立即返回,在离A城4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城的距离。 (《小学生科普报》小学数学竞赛预选赛试题)

讲析:如图5.32所示。两车第一次在C地相遇,第二次在D地相遇。

甲、乙两车从开始到第一次C点相遇时,合起来行了一个全程。此时甲行了30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D点相遇时,两车合起来行了两个全程。在这两个全程中,乙共行(30+42)千米,所以在合行一个全程中,乙行(30+42)÷2=36(千米),即A、B两城的距离是30+36=66(千米)。

例8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两车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叫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距离等于____千米。 (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根据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7,我们可将A、B两地平均分成10份(如图5.33)。

因为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3∶7,所以甲每走3份,乙就走了7份。于是它们第一次在a3处相遇。甲再走4.5份,乙走10.5份,在a7与a8之中点处甲被乙追上,这是第二次相遇;甲再又走1.5份,乙走3.5份,在a9点第三次两车相遇;甲走6份,乙走14份在a5点第四次两车相遇。

(千米)。

例9 在400米环形跑道上, A、B两点相距100米(如图5.3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____秒钟。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各跑100米,甲比乙少用的时间是100÷4-100÷5=5(秒钟),现在甲要比乙多跑100米,需20秒钟。由20÷5=4(个百米),可知,乙跑400米以后,甲就比乙多跑100米。这样便刚好追上乙。 甲跑完(400+100)米时,中途停了4次,共停40秒钟。故20×5+40=140(秒)。

当乙跑完400米以后,停了10秒,甲刚好到达同一地点。所以,甲追上乙需要140秒钟。

例10 甲、乙二人在同一条环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

第一次相遇点190米,问这条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全国第四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讲析:图为甲、乙两人每跑到原出发点时,就返回头跑。于是,从出发点切开,然后将环形跑道拉直,这样,他俩就可以看作在AB线段上的往返跑步(如图5.35)。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与甲的速度的比是3∶2。当甲从

原速跑到A点。

(个)全程,即刚好到达D点。

所以,在AD段中,甲、乙两人都是按各自的加速度相向而行。不难求得

例11 图5.36,大圈是400米跑道,由A到B的跑道长是200米,直线距离是50米。父子俩同时从A点出发逆时针方向沿跑道进行长跑锻炼,儿子跑大圈,父亲每跑到B点便沿直线跑,父亲每100米用20秒,儿子每100米用19秒。如果他们按这样的速度跑,儿子在跑第几圈时,第一次与父亲再相遇?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讲析:容易计算出,父亲经过150秒刚好跑完3小圈到达A点,儿子经过152秒刚好跑完2圈到达A点,儿子比父亲慢2秒钟,所以儿子将沿跑道追赶父亲。

因为A到B弯道长200米,儿子每跑100米比父亲快一秒,可知恰好在B点追上父亲。 即,儿子在跑第三圈时,会第一次与父亲相遇。

例12 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大客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____。 (1991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要使两个班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只有让两个班都同时运行且同时到达。

设甲班先步行后乘车。甲班、乙班和客车的行进路线如图5.37所示。AB、CD分别表示甲班和乙班步行距离。

当甲班从A地行至B地时,汽车共行了:AB+2·BC。 又汽车速度是甲班的12倍,所以

同理,当乙班从C地行至D地时,汽车共行了CD+2·BC。 又,汽车速度是乙班的16倍,所以

AB∶CD=15∶11。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即甲班与乙班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为15∶11。

例13 王经理总是上午8点钟乘公司的汽车去上班。有一天,他6点40分就步行上班,而汽车仍按以前的时间从公司出发,去接经理,结果在路途中接到了他。因此,王经理这天比平时提前16分钟到达公司。那么汽车的速度是王经理步行速度的____倍。 (《小学生科普报》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通讯赛试题)

讲析:如图5.38,A点表示王经理家,B点表示公司,C点表示汽车接王经理之处。

王经理比平时提前16分钟到达公司,而这16分钟实际上是汽车少走了2·AC而剩下的时间,则汽车行AC路程需要8分钟,所以汽车到达C点接到王经理的时间是7点52分钟。 王经理步行时间是从6点40分到7点52分,共行72分钟。 因此,汽车速度是王经理步行速度的72÷8=9(倍)。 【倍数问题】

例1 仓库里有两个货位,第一货位上有78箱货物,第二货位上有42箱货物,两个货位上各运走了相同的箱数之后,第一货位上的箱数还比第二货位上的箱数多2倍。两个货位上各运走了多少箱货物? (1994年天津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因为两堆货物各运走相同数量的货物之后,第一堆比第二堆货物多2倍。即此时第一堆货物是第二堆货物的3倍。

所以,42的3倍的积与78的差,就是两堆中各运走货物的箱数的2倍。故两个货位各运走的货物箱数是(42×3-78)÷2=24(箱)。

例2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讲析:我们可将二等奖和三等奖都换成一等奖。

如果评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时,每个一等奖的奖金为:0

例3 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都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____粒。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之后,甲是乙的2倍。这说明甲乙两个糖数之和是3的倍数;同理,乙给甲一定数量的糖后,甲是乙的3倍,这说明甲乙两个糖数之和又是4的倍数。 所以,甲、乙两人糖粒总数一定是12的倍数。

又,每袋糖都不到20粒,所以甲乙两个糖数之和应为12、24、36中的一个数。

经检验,当总糖数是24时,即甲为17粒、乙为7粒时,符合要求。即两个小明友共有糖24粒。

例4 一小和二小有同样多的同学参加金杯赛。学校用汽车把学生送往考场。一小用的汽车,每车坐15人,二小用的汽车,每车坐13人,结果二小比一小要多派一辆汽车。后来每校各增加一个人参赛,这样两校需要的汽车就一样多了。最后又决定每校再各增加一人参加竞赛,二小又要比一小多派一辆汽车。问最后两校共有多少人参加竞赛? (全国第一届“华杯赛”决赛试题)

讲析:原来二小比一小多一辆车,各增加一人后,两校所需车一样多。由此可见,一小增一人就要增加一辆车,所以原来汽车恰好全部坐满,即原来一小人数是15的倍数。

后来又增加1人,这时二小又要多派一辆车,所以在第二次增加人数之前,二小的车也恰好坐满。即人数是13的倍数。

因此,原来每校参加的人数都是15的倍数。而加1之后,是13的倍数。 即求15的某个倍数恰等于13的倍数减1。

因为15×6=90,13×7=91,所以,两校各有92人参加竞赛。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从而可知,两校共有184人参加竞赛。 【年龄问题】

例1 小明今年5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7倍,再过多少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 (1993年吉林省“金翅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可先求出当爸爸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时,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岁: (5×7-5)÷(3-1)=15(岁)。

故,再过10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

例2 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年龄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几年后,祖父年龄是小明年龄的4倍。问:祖父今年多少岁?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少年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因为今年祖父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所以,年龄差是小明年龄的5倍,即一定是5的倍数。

同理,又过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分别是小明年龄的5倍和4倍,可知年龄差也是4和3的倍数。而年龄差是不变的。

由3、4、5的公倍数是60、120、 可知,60是比较合理的。所以,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60÷(6-1)=12(岁); 祖父今年的年龄是12×6=72(岁)。

例3 1994年姐妹两人年龄之和是55岁。若干年前,当姐姐的年龄只有妹妹现在这么大时,妹妹的年龄恰好是姐姐年龄的一半。姐姐是哪一年出生的? (长沙地区数学竞赛预选赛试题)

讲析:设若干年前,妹妹的年龄为x岁,则现在妹妹为2x岁;姐姐在“若干年前”那一年的年龄也为2x岁,则姐姐现在的年龄为3x岁。

由2x+3x=55,可知,x=11。

所以,今年姐姐的年龄是3×11=33(岁)。 故姐姐是1960年出生的。 【时钟问题】

例1 把一个时钟改装成一个玩具钟,使得时针每转一圈,分针转16圈,秒针转36圈。开始时三针重合。问:在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三针重合了几次?(不计起始和终止的位置) (全国第三届“华杯赛”决赛口试试题)

讲析:如图5.39,设时针和分针第一次在B点重合。从开始到重合,时针走了AB,而分针走了一圈后再又走AB。

例2 7点____分的时候,分针落后于时针100°。 (上海市第五届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7点整时,分针落后于时针210°,时针每分钟走0.5°,分针每分钟走6°,依照追及问题有: (210-100)÷(6-0.5)=20(分钟)。

故,在7点20分钟的时候,分针落后时针100°。 【其他问题】

例1如图5.40是一个围棋盘,还有一堆围棋子,将这堆棋子往棋盘上放,当按格点摆成某个正方阵时,尚多余12枚棋子,如果要将这个正方阵改摆成每边各加一枚棋子的正方阵,则差9枚棋子才能摆满。 问:这堆棋子原有多少枚?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全国第四届“华杯赛”决赛口试试题)

讲析:把这堆棋子摆成正方形实心方阵,还多余12枚,若把这个正方阵每边各加一枚棋子时,其贴边加上的棋子为12+9=21(枚)。

所以,新方阵每边棋子数为(21+1)÷2=11(枚)。从而可知,原来这堆棋子共有11×11-9=112(枚)。

例2 小玲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结果比上课时间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则要迟到3分钟,小玲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 (西南地区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本题属于盈亏问题,提前6分钟和迟到3分钟,所相差的距离,是由于每分钟相差30米而造成的。 ∴(80×6+50×3)÷(80-50)=21(分钟); 80×(21-6)=1200(米) 即小玲家到学校有1200米。 3.复杂分数应用题

【复杂的一般分数问题】

例1 已知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0%,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30%,乙校男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2%。那么,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全国“幼苗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关键是要求出甲、乙两校学生数,分别占两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因为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0%,所以,甲、乙两校学生数之比为

所以,两校女生占两校学生总数的

例2 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_块。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16块水果糖之后,其它糖就是奶糖的(1-25%)÷25%=3(倍)。

例3 某商店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价降低了8%,使得利润率提高了10%。那么这个商店原来经销这种商品所得利润率是百分之几?

(长沙市奥林匹克代表队集训试题) 讲析:“利润”是出售价与进价的差;“利润率”是利润与进货价的比率。

设这种商品原进价为每件a元,出售后每件获利润b元。那么 现进价为每件 (1-8%)×a=92%a(元),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例4 学校早晨6:00开校门,晚上6:40关校门。下午有一同学问老

(199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从早晨6点到中午12点共有6小时,从中午12点到下午6点40分共有

设从中午12点到“现在”共a小时,可列方程为

解得 a=4。

所以,现在的时间是下午4点钟。 【工程问题】

例1 一件工作,甲做5小时后,再由乙做3小时可以完成;若乙先做9小时后,再由甲做3小时也可以完成。那么甲做1小时以后,由乙做____小时可以完成? (1987年北大附中友好数学邀请赛试题)

讲析:因为“甲做5小时,乙做3小时可以完成”;或者“甲做3小时,乙做9小时也可以完成”。由此得,甲做5-3=2(小时)的工作量,就相当于乙做9-3=6(小时)的工作量。 即:甲做1小时,相当于乙做3小时。 由“甲做5小时,乙再做3小时完成”,可得:甲少做4小时,就需乙多做3×4=12(小时)。 所以,甲做1小时之后,还需要乙再做3+12=15(小时)才能完成。

例2 如果用甲、乙、丙三根水管同时往一个空水池里灌水,1小时可以灌满;如果用甲、乙两根水管,1小时20分可以灌满;如果用乙、丙两根水管,1小时15分可以灌满。那么,用乙管单独灌水,要灌满一池水需要____小时。 (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关键是求出乙的工作效率。

例3 一项挖土方工程,如果甲队单独做,16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

时,突然遇到地下水,影响施工进度,使得每天少挖了47.25方土,结果共用了10天完成工程。问整个工程要挖多少方土?

(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第二试试题)

讲析:甲、乙两队合做,则工效可提高20%,所以每天可以完成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例4 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小组,当每个工人在自己原岗位工作时,9小时可以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如果交换工人A和B的工作岗位,其他工人生产效率不变时,可提前1小时完成这项生产任务;如果交换工人C和D的工作岗位,其他工人生产效率不变时,也可以提前1小时完成这项生产任务。问:如果同时交换A与B,C与D的工作岗位,其他工人生产效率不变时,可以提前几分钟完成这项生产任务。 (全国第四届“华杯赛”决赛试题)

所以,同样交换A与B,C与D之后,全组每小时可以完成:

例5 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

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有____人。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把甲、乙两地全部工作量作单位“1”,由“甲工地的工作量是

把工人总数作单位“1”,由“上午去甲工地人数是去乙工地人数的

3

所以,一天中去甲、乙工地人数之比为:

例6 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丁的顺序循环开各水管,每次每管开1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全国第一届“华杯赛”决赛第一试试题)

有当开到甲水管时,水才会溢出。

溢出。

的思路是在假设要打开水管若干个循环之后, 水才开始

开始溢出。所以,这样解的思路是错误的。 4.比和比例应用题 【求比的问题】

例1 两个同样容器中各装满盐水。第一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是2∶3,第二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是3∶4,把这两个容器中的盐水混合起来,则混合溶液中盐与水的比是____。 (无锡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则混合溶液中,盐与水的比是:

某电子产品去年按定价的80%出售,能获利20%,由于今年买入价降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即:

【比例问题】

例1 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变为7∶5 那么两包糖重量的总和是____克。

(1989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例2 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的一部分纯酒精倒入乙容器,使酒精与水混合。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一部分混合液倒入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62.5%,乙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25%,那么,第二次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液是____升。 (1991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讲析:因为现在乙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25%,所以,乙容器中酒精与水的比为25%∶(1-25%)=1∶3 第一次从甲容器中倒5升纯酒精到乙容器,才使得乙容器中纯酒精与水的比恰好是5∶15=1∶3 又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62.5%,则甲容器中酒精与水的比为62.5%∶(1-62.5%)=5∶3

第二次倒后,要使甲容器中纯酒精与水的比为5∶3,不妨把从甲容器中倒入乙容器的混合液中纯酒精作1份,水作3份。那么甲容器中剩下的纯酒精便是11-5=6(升) 6升算作4份,这样可恰好配成5∶3。

而第二次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液共为1+3=4(份),所以也应是6升。 5.杂 题

例1 一次考试共有五道题,考后成绩统计,做对第1、2、3、4、5题的人数分别占全部参考人数的81%、91%、85%、79%、74%。若做对三道以上(含三道)题目为考试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____%。 (1993年台北市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设共有100名学生参加考试,则他们一共做错的题数为:19+9+15+21+26=90(道)。 因90÷3=30(人)。

可将错题90道集中到30人身上,且每人恰错3题,是办得到的。 所以,至多有30人不及格,至少有70人及格,故及格率为70%。

例2 某商店有一不准确天平(其臂不等长)及1千克砝码,一位顾客要购2千克糖果,售货员将1千克砝码放于左盘, 置糖果于右盘,使之平衡后,将糖给顾客;然后又将1千克砝码放于右盘,另置糖果于左盘,平衡后,将糖给顾客;这样称给顾客的2千克糖果是公平的呢,还是顾客吃亏或者商店吃亏? (1992年独联体数学夏令营试题)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由于互为倒数的两数之和不小于2,

所以,称给顾客的糖果大于2千克,商店吃了亏。

例3 下表列出去年老人节钓鱼比赛的选手钓鱼条数及人数:

已知冠军钓到15条鱼;钓3条或更多条鱼的人平均每人钓到6条鱼;钓12条或更少条鱼的人平均每人钓到5条鱼。那么,所有选手共钓了__条鱼。

[第11届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试题]

讲析:设一共有x人参加钓鱼,则钓3条鱼以下的人数为9+5+7=21(人),他们共钓鱼条数为1×5+2×7=19(条)。 所以,钓鱼总数为6×(x-21)+19=6x-107(条)。 同理,钓12条鱼以上的人数为5+2+1=8(人),他们共钓鱼:13×5+14×2+15×1=108(条)。 所以,钓鱼总数为5×(x-8)+108=5x+68(条)。 根据以上分析,得:

6x-107=5x+68,解得x=175。

所以,所有选手共钓鱼5×175+68=943(条)。

例4 有长度分别为1、2、3、 、9厘米的线段各一条,可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

(1994年长沙市奥林匹克代表队集训试题)

讲析:九条线段长度各不相同,所以组成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7条,最多需要9条线段。 (1+2+3+ +7)÷4=7,(1+2+3+ +9)÷4≈11 则组成的正方形边长最短为7厘米,最长为11厘米。 ①当边长为7厘米时

7=1+6=2+5=3+4, 有一种组法: ②当边长为8厘米时

8=1+7=2+6=3+5, 有一种组法: ③当边长为9厘米时,

9=1+8=2+7=3+6=4+5, 有五种组法: ④当边长为10厘米时,

1+9=2+8=3+7=4+6, 有一种组法: ⑤当边长为11厘米时

2+9=3+8=4+7=5+6, 有一种组法: 所以,一共有9种组法。

例5 要在一个圆周上标出一些数,每一次先把圆周二等分,在两个分点

数之后,圆周上所有已标的数的总和是__。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北京市第九届“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设每次标出的分点之和为a1、a2、a3、 、a8。则有:

从而,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3倍。 所以,a1+a2+a3+ +a8

例6 在射箭运动中,每射一箭得到的环数或者是0,或者是不超过10的自然数。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了5箭,每人5次得到的环数之积都是1764,但是甲的总环数比乙少4环。求甲、乙的总环数。 (全国第三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讲析:因为1764=1×2×2×3×3×7×7。

而每环数是不超过10的自然数,或者是0,所以甲、乙两人每人都有两个7环。而其它3环为1×2×2×3×3的因数(环数不能为0,否则积为0)。于是,两个人5次的环数有五种情况: (7、7、1、4、9);(7、7、1、6、6);(7、7、2、2、9); (7、7、2、3、6);(7、7、3、3、4)。

因为甲的总环数比乙少4环,所以甲为24环(7、7、3、3、4),乙为28环(7、7、1、4、9),总环数为52环。 例7 唐老鸭与米老鼠进行一万米赛跑,米老鼠的速度是每分钟125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唐老鸭手中掌握着一种迫使米老鼠倒退的电子遥控器,通过这种遥控器发出第几次指令,米老鼠就以原来的速度的n×10%倒退一分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唐老鸭想在比赛中获胜,那么它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的次数至少是__次。 (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第一试试题)

讲析:按正常速度赛跑,米老鼠比唐老鸭快10000÷100-10000÷125=20(分)。

设唐老鸭共发出n次指令。米老鼠共退回的总路程是:125×10%×(1+2+3+ +n)。 则米老鼠共跑完的路程是:[10000+125×10%×(1+2+ +n)]。 加上路途倒退的时间n分钟,它应该大于唐老鸭所跑的时间100秒。即 [10000+125×10%×(1+2+3+ +n)]÷125+n>100。 也就是 n×(n+1)>400-20n。

经过试验,当n≥13时,上面式子成立。故,唐老鸭至少要发出指令13次。

例8 如图5.42,A、B两点把一个周长为1米的圆周等分成两部分,蓝精灵从B点出发在这个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作跳跃运动,它每跳一步的步

续起跳。当它经过一次特别通道,圆的半径就增加一倍。已知蓝精灵跳了1000次,那么跳完后圆周长等于__米。

奥数有毒,小心使用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我们将圆的半径每增大一次作为一个阶段。1米=1000毫米,

第一阶段,要使从B点出发,刚好跳到A点,必须使(500+1000×n1)能被375整除,即当n1=1时成立。此时共跳了4次,圆的周长由1米变成了2米。

第二阶段,要使从B点出发,刚好跳到A点,必须使(1000+2000×n2)能被375整除,即当n2=1时成立。此时又跳了16次,圆的周长变为了4米。

由此看来,每跳4次、8次、16次、32次、64次、128次、256次等后,周长就变为2米、4米、8米、16米、32米、64米、128米等。

而(4+8+16+32+64+128+256)+512 =508+512=1020>1000。

所以,当蓝精灵跳完1000次后,周长便等于128米。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五部分 典型难题讲析(七~三)应用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