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男女角色定位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吴晓华, WU Xiao-hua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11(3)0次
参考文献(21条)
1.杨萍.李艳波 周代女性的家庭角色和地位探析 2006(10)2.高锦花 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探析 2008(1)
3.葛志毅 男女性别分工与周礼父权宗法特质溯源 2005(5)4.赵东玉 周代"男女有别"和"夫妇有别"的方方面面 2002(5)5.孔颖达 毛诗注疏 19986.孙希旦 礼记集解 19897.陈东原 中国妇女生活史 19378.吴增祺 礼记菁华录 19269.孙冶让 墨子间诂 200610.袁济喜.洪祖斌 诗经译注 199811.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 200612.公羊高 春秋公羊传 1998
13.陈澔 新刊四书五经@礼记集说 199414.吕思勉 先秦史 200515.郭彧 周易译注 200616.高明 大戴礼记今注今译 198817.刘向 列女传 199818.焦循 孟子正义 200619.吕不韦 吕氏春秋 200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中国统计年鉴 2006
21.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课题组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2001(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葛志毅 男女性别分工与周礼父权宗法特质溯源 -学习与探索2005(5)
形成于原始社会的男女分工模式,基本上被继起的文明社会所继承和改造,并成为父权宗法社会的伦理秩序基础.周代是典型的父权宗法社会,其家庭社会分工模式可概括为男主外、女主内的道德礼法体制,其思想意识根据是所谓男女之别.此男女之别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取决于生而俱来的体力、智力之类自然生理差别,还是由后天的社会文化塑造而成?周代的人们已经在试图回答和解释这些问题.如果从这里入手分析相关的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周代社会以及周礼的父权宗法性质.
2.学位论文 郭艳娜 周代婚礼研究 2006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又是人生的大事,对于婚姻问题的探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但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对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的研究,缺乏对婚礼仪式的深入分析。仪式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关于时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于了解家族成员间角色的转化、认定,以及社会关系的调节、重整。本文通过分析周代婚礼的本来面目、仪式中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揭示周代婚姻习俗的发展状况及其婚姻文化、社会风尚。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一,对婚姻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指出前人研究的优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对“六礼”形成年代的问题进行考证,得出“六礼”在周代就已存在。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有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周代婚礼所包含的各项文化因素。第二章分析了周代婚礼中所包含的新旧婚姻习俗。周代婚礼仪式中既包含旧的婚姻遗俗—走访婚和姑舅表婚,又包含周代特有的婚姻制度一一“同姓不婚”制,两者共同存在于仪式中。第二章分析了周代婚礼所包含的信仰观念。在周代婚礼中,祖先崇拜观念和巫术观念相互融合,祖先崇拜观念占据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巫术尽管并未绝迹,但其历史地位已大大下降。第四章分析了周代婚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在不同情况下,交换具有不同的作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