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时间:2025-04-26   来源:未知    
字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 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材料: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有粮食209公 斤,钢0.29公斤。 材料: 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 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了 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 大乱。 材料: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 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以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 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思考: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状况如何?为什么? 2、在建国初期(1949-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的?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面临严峻经济形势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的经济已 趋于全面崩溃。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 的基础

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材料: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 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思考: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的什么 问题?

2、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 人采取怎样的对策?你是如何理解的?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

4.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探究问题一:1、对资本主义改造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为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界为什么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3、谈谈你的认识。

4.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农业--参加合作社

内容: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6年底

意义: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探究问题二: 1、1953-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进行哪些成功的 探索?又有哪些失误? 2、从中我们应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中共八大 正确: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启示二:社

会主义建 设必须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 失误: 1958 1958 1958 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三年经济困难 力水平相适应。1959-1961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66------------71-----------73----------75----------76

爆 发

周恢复 调整国 民经济 恩来进 行

邓 小 平 全 面 整 顿

结 束

全面整顿的实质: 全面系统纠正“文革”“左”倾错

及时训练

1.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规定这两任务 A、同时进行 C、同时完成

A B、先改造后工业化D、先工业化后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D、东南地区

C

3.“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 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4.1953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A

B

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C、生产技术改造 D、生产方式的改造

5.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 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B、1956 C、1966 D、1978

B

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 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 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C

7.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 8.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D

A、产品供销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

B 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D、国民经济发展程度

9.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10.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 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 C 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 恢复全国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C

B

…… 此处隐藏:23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