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九年级下数学教案5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未知    
字号:

28.1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主备:黄蓉

一、 教学目标:

二、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三、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 五、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六、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七、 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与思考

1.在Rt△ABE中,∠C=90°,BC= a,AC=b,AB=c,则 SinA=,, , , 。

2.三角形由哪些元素组成?你能说出它们具有的性质吗? 二.

想一想

问题: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

与地面所成的角a一般要满足50°≤a≤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中,已知∠A=75°,斜边

AB=6,求∠A的对边BC的长.

(1)

(2)

对于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a的度数 三、探究

在图中的Rt△ABC中,

(1)根据∠A=75°,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2)根据AC=2.4,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

(1) 边角之间关系

aba sinA=c cosA=c tanA=b

(2) 三边之间关系 a2 +b2 =c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四、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例1 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 2 a=6,解这个三角形.

例2 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 20 B=350,解这个三角形(精确到0.1).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五、 巩固练习

在Rt△ABC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 (2) ∠B=72°,c = 14.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小结:

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解决问题要结合图形。

七、布置作业 p96 第1,2题 教后反思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

解直三角形应用(二)

主备:黄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

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难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与思考

在Rt△ABC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 (2) ∠B=72°,c = 14.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一些关系: (1)勾股定理: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A的对边

斜边 A的对边

tanA= A的邻边 sinA

cosA

A的邻边斜边

二. 测量中的最远点问题

例3: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地球上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km,结果精确到0.1km)

分析:从飞船上能最远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

如图,⊙O表示地球,点F是飞船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

Q是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PQ的长就是地面上P、Q两点间的距

离,为计算 PQ 的长需先求出∠POQ(即a)

三.仰角与俯角

4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

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 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我们知道,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是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是俯角,因此,a=30°,β=60°,在Rt△ABC中,a =30°,AD=120,所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

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四、练习

1. 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由距BC40m的D处观察旗杆顶部A的仰角54°,观察底部B的仰角为45°,求旗杆的高度(精确到0.1m)

(1)

(2)

2. 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 = 140°,BD = 520m,∠D=50°,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精确到0.1m)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课本p96 第 3,.4题 教后反思

解直三角形应用(三)

主备:黄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难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与思考

1. 测量高度时,仰角与俯角有何区别? 2. 解答下面的问题

如图,有两建筑物,在甲建筑物上从A到E点挂一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在乙建筑物的顶部D点测得条幅顶端A点的仰角为45°,条幅底端E点的俯角为30°.求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

二. 想一想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三. 合作探究

例5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精确到0.01海里)?

四. 拓广与探究

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直角三角形有广泛的应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例如,当我们要测量如图所示大坝的高度h时,只要测出仰角a和大坝的坡面长度l,就能算出h=lsina,但是,当我们要测量如图所示的山高h时,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由于不能很方便地得到仰角a和山坡长度l

与测坝高相比,测山高的困难在于;坝坡是“直”的,而山坡是“曲”的,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设法“化曲为直,以直代曲”. 我们可以把山坡“化整为零”地划分为一些小段,图表示其中一部分小段,划分小段时,

注意使每一小段上的山坡近似是“直”的,可以量出这段坡长l1,测出相应的仰角a1,这样就可以算出这段山坡的高度h1=l1sina1

.

在每小段上,我们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上面的方法分别算出各段山坡的高度h1,h2, ,hn,然后我们再“积零为整”,把

h1,h2, ,hn相加,于是得到山高h.

以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做法,就是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它在数学中有重要地位,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五. 归纳: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形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六. 练习

1. 海中有一个小岛A,它的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

由西向到航行,在B点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D点,这时测得小岛A在北偏到30°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的危险? 2.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图中i=1:3是指坡面的

铅直高度DE与水平宽度CE的比),根据图中数据求: (1)坡角a和β;

(2)坝顶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七. 课后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 作业

P92页第5,6题 教后反思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小结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巩固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2. 熟练解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梳理本章所学内容,了解本章知识结构图,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

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梳理本章内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思考

1.什么是锐角三角函数?

2.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是什么? 3.在直接三角形中,已知几个元素就可以解直角三角形? 4.你会计算并记住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吗?

5.试说说如何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小结

你能试着画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吗?

三、典型例题

2cos60

;

2sin30 2

(2)sin45 cos30 -sin60°(1-sin30°).

3 2cos60

例1 (1)

(3)tan45°·sin60°-4sin30°·cos45°

·tan30°

例2 根据下列条件,求出Rt△ABC(∠C=90°)中未知的边和锐角.

(1)BC=8,∠B=60°.(2)AC=2,AB=2

例3 如图在⊿ABC中,∠A=30°,tanB=

例3 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6-33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A

,AC=2,求AB 2

例4如图,从地面上C、D两处望山顶A,

仰角分别是300,450,若C、D两处相距200米, 则山高AB高为 ;

B D C

四、练习 备用练习题及答案

1.在△ABC中,∠C=90°,AB=15,sinA=,则BC等于( ). A.45 B.5 C. D.

3

4

15

1 45

13

2.在Rt△ABC中,∠ACB=90°,若cotA=,则cosA等于( ). A. B. C. D.

3.如图,为测一河两岸相对两电线杆A、B间的距离,在距A点15米的C处(AC⊥AB)测得∠ACB=50°,则A、B之间的距离应为( ). A.15sin50°米 B.15cos50°米; C.15tan50°米 D.15cot50°米

A

C

a4

5354334

B

http://

(第3题) (第6题) (第7题)

4.如果sin2a+sin230°=1,那么锐角a的度数是( ). A.15° B.30° C.45° D.60° 5.在Rt△ABC中,∠C=90°,若

sinA= A.

,则cosB的值为( ). 2

1 B

. C.

D.1

22

6.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在与AB垂直的方

向上取点C, 测得AC=a,∠ACB=a,那么AB等于( ).

A.a·sina B.a·cosa C.a·tana D.a·cota 7.如图Rt△ABC中,∠ACB=90°,CD⊥AB,D为垂足.若AC=4,BC=3,则sin∠ACD的值为( ).

A. B. C. D.

8.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cm,则斜边的长是( ).

A.2cm B.4cm C.6cm D.8cm 9.在△ABC中,sinB=cos(90°-C)=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在Rt△ABC中,∠C=90°,AB=13,AC=12,BC=5,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sinA=

12121212

B.cosA= C.tanA= D.cotA= 513513

43344535

1

,那么△ABC是( ). 2

11.如图,为测楼房BC的高,在距离房30米的A处测得楼顶的仰角为α,则楼高BC 的高为( ).

A.30tanα米 B.

C

30

tan30

C.30sin 米

C

D.

30

米 sin

B

http://

B

(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6,D是AC

上一点,若tan∠DBA=,则AD的长为( ). A

.2 C.1 D.

二、填空题.

13.如图,如果△APB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P′B′,且BP=2, 那么PP′的长为________.

(不取近似值,以下数据供解题使用:sin15°

1

5

(第13题) (第14题) (第21题)

14.如图,沿倾斜角为33°的山坡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的水平距离AC为2m,那么相邻两棵树的斜坡距离AB约为________m.(精确到0.01m)

15.sin30°=________.

16

°=________.(精确到0.01) 17.若圆周角α所对弦长为sinα,则此圆的半径r为_______. 18.锐角A满足2sin(A-15°)

A=________. 19.计算:3tan30°+cot45°-2tan45°-2cos60°=_________. 20.已知A是锐角,且sinA=,则cos(90°-A)=________. 21.为了测量一个圆形铁环的半径(如图),某同学采用了如下

1

3

九年级下数学教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