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营养,谋求谓之“营”, 养生谓之“养,”综而述之,即为谋求养生,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以维持生其命。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营养摄入不平衡将引起诸多疾病。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 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
(一)、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3,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二)、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一些营养素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具体分析:
A.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1)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
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3)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B. 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1)锌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2)维生素B1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
(3)硒
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4)铁
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
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5)维生素C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二、 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建议与措施
(一)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
合理的营养就要求平衡膳食,平衡饮食就是指一日饮食中适当量的粮谷类,豆类,肉蛋奶类,蔬菜水果类和油脂类,且几大类食物相配得当的一种膳食。归纳起来,应做到以下九种相配:
1、粗细粮相配。日常饮食中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老年斑,便秘等,而且有助于减肥。
2,主副食相配。日常饮食中应将主食和副食统一起来。
3,干稀相配。
4,颜色相配。食物一般分五种颜色:白红绿黑黄,一日饮食中应兼顾上述5种颜色食物。
5,营养素相配。容易过量的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容易缺乏者为蛋白质,维生素,部分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素;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有鱼虾类,兔肉,蚕蛹,莲子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类和粗粮等;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每日应饮用四杯以上的水。
6,酸碱相配。食物分为呈酸性和呈碱性食物。主要是根据食物被人体摄入后,最终使人体血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区分的。近些年来,因肉类食物摄入过多,致使血液酸化,引发富贵病,应引起重视。
7,生热相配。吃生吃活现已成为一种时尚。吃生蔬瓜果,鲜虾,银鱼等可以摄入更多营养素,但必须注意食品卫生。
8,皮肉相配。连皮带肉一起吃渐成时尚。如鹌鹑蛋,小蜜橘,大枣,花生米等带皮一起吃营养价值更高。
9,性味相配。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据“辨证施膳”原则,不同疾病应选不同性味食物,一般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此外,五味也应该相配起来。
(二)、根据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科学营养
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并涉及到千家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讲求膳食平衡和营养科学,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实用经验,改革、调整我国食物结构和消费习惯,营养科学界推荐了我国人民膳食指南
1、食物要多样
目前已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的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我国膳食的基本特点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要注意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特别是蔬菜应多选一些绿色蔬菜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和矿物质。
2、饥饱要适当
要饮食适度,饥饱适当,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身体超重或消瘦。
3、油脂要适量
油脂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膳食总量30%为限,要避免吃太多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油脂,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粗细要搭配
每天要吃不同类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要提倡多吃一些粗米、面和杂粮,少吃精米、白面。
5、食盐要限量
为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食用量以不超过10g为宜,原则是“食不过咸”。
6、甜食要少吃
多吃食糖引起的最重要营养问题是龋齿。食糖是纯能量食物,除提供能量外几乎无其他营养素。对于只需低能量的人来说,要避免经常食用含有大量糖的甜食。
7、饮酒要节制
如欲喝酒,可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种果酒。孕妇儿童均忌白酒,以利健康。严重酗酒。
8、三餐要合理
建立合理饮食制度,切忌暴食暴饮,提倡少吃零食。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适宜。当然可以根据生活很工作制度,适当调整。要提倡吃好早餐。
(三)改善营养的相关措施
1、 通过营养指导,改善贫困地区的营养状况。鉴于我国营养不 足问题主要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必须从农村入手,以贫困地区为主线。
2、 积极防治重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将儿童营养不良及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的缺铁性贫血作为防治重点,同时重视核黄素,视黄醇及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为提高膳食质量特别是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提高这些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应大力发展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类),豆类,坚果类和深色蔬菜的生产。同时,针对碘缺乏病,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病,应对适宜的主副食品进行合理强化,以提高营养素供给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大力发展价廉而营养丰富的代乳品和辅食品。
3, 有效控制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性疾病。通过营养宣传教育,强调事物的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对健康的意义。调整动物性食物的品种,减少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在辅食中的比重,降低肉类特别是猪肉的比重。通过营养指导,控制膳食中的危险因素,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4, 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培训。为了有效开展食物与营养指导,必须有相
应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除专业工作者和从事社区营养的基层工作者外,还应包括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营养人才和在社会发展,经济研究部门的营养人才,使之有效的将人民的营养需要纳入社会发展,经济计划指定和调整食物生产,加工,流通之中。目前这只队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必须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加速基层营养人才的培训。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正经受着营养不足和营养失衡两类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可喜的是由于我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粮食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以后,人们拥有的蔬菜量大增,年人均消费量已达140~18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比较稳定。据报道,世界人均占有蔬菜量为105kg,我国311kg。毫无疑问,这对保护健康是有益的。
此外,我国对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极为重视,并已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的计划。现已从食品强化着手进行工作,例如:在贵州进行了用铁强化酱油防治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万人实验,并且取得了半年后使贫困人群中的贫血降低约50%的明显成效。今后还计划开展铁强化面粉和用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等的工作,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国的食品营养状况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