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
单位:宕昌县城关四小 班级:一年级一班 姓名:王志华
2012——2013上学期
教材分析
一、 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时安
本册教材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 7课时
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第一册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8.27—8.31
准备课(2) 位置(2)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图形(一) (2)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2)
4 4 4 3 6 0 国庆 节
2 3 4 5 6 7教 学 进 度 表
9.3—9.7 9.10—9.1 4 9.17—9.2 1 9.24—9.3 1 10.1—10. 7 10.8—10. 12 10.15—10 .19 10.22—10 .26 10.29—11 .2 11.5—11. 9 11.12—11 .16 11.19—11 .23 11.26—11 .30 12.3—12. 7 12.10—12 .14 12.17—12 .21 12.24 — 12.28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4)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4)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4)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 11—20 各数的认识(3) 11—20 各数的认识(3) 数学乐园(1) 认识钟表(1)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整理和复习(1) 总复习(4) 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 检测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 0张。 教学过程3。饶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 ,它们的数量 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 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
(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
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 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 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 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比如学习同样多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令人佩服,课上他们还观察出了桥和房子同样多。
但在叙述上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和谁同样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用运用。
第二单元 位置
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和前后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
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
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李林在王英的( )面,王英在李林的( )面。 ②张宁在李林的( )面,王英在张宁的( )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王英的位置关系(对李林来说,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对张宁来说,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第二课时 认识左右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画面找出有关上下前后的关系的物体。 二、新授
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位置关系。 1.教师背对学生出示右手,问:“这是哪只手?‖请学生跟着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同样方法教学左手。
2.观察自己的左右手,说一说我们的左右手有什么不同点,认清自己的左右手方位。
3.小游戏:同桌喊口令,按同桌的口令出示自己的左右手。再
进行反口令训练,如:同桌口令为左手时游戏者出示右手。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左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好朋友,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离不开它们。左右这两种位置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 6.练习,完成“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模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自己为中心,说说自己左右前后同学的名字,再说说自己从前往后、从左往右是第几人。
7.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互相握一握。然后,面对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左右边各有什么。
8.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把4写在8的左边,把2写在8的右边。 2.说一说你的相邻同学都有谁。
3.教科书练习二第4题。加强学生的综合方位感。然后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巩固练习。
4.教科书练习二第5、6题。
教学反思:
上,下,左,右,前,后位置的关系,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的辨别,而在课前对学生学习位置了解,原来认识的比较肤浅,尤其参照不同时,他们就分不清了,,但经过我们多次食物演示他们对前,后,左,右逐渐有了认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 正确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 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 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 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 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第三课时 第几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 道是哪里吗?
2、出示挂图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友,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第四课时 分与合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 4○2 5○1 2○3 3、看图回答
○ ○ △ △ □ △ □ ○ □ △ ☆ △ 一共有( )△
从右边数,☆排第( )。 从左边起,第5个是(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 4 4
2 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 1和3 组成4 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 5 5 5
1 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加法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力目标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情感目标
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空。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 4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在算术本上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