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二中高二年级语文期终考试(学考模拟)
高二语文备课组命制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赭色(zhě) 乳媪(ǎo) 赡养(shàn) 长歌当哭(dàng) ....
B.剽掠(piāo) 商贾(gǔ) 干瘪(biě) 年逾不惑(yú) ....
C.盛筵(yán) 琐屑(xiâ) 铁臼 (jiù) 茕茕孑立(jiã) ....
D.黝黑(yǒu) 侈谈(chǐ) 镂刻(lòu) 玲珑剔透(tì)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选择在花样年华过一种蜇居式的读书生活,始终把读书作为一种信仰,一种
灵魂的救赎。
B.空中滑板运动令人心跳加剧、热血沸腾,它借助运动员脚下的滑板,让人在空中自由
地翱翔。
C.你身边若出现一个张口大笑面目全非,怒目嗔视状若煞神,走路大步流星,穿衣胡乱
混搭的姑娘,那么她基本可归为“女汉子”。
D.纽约市警察局正在着手取谛地铁乞丐,有消息称此举是为了防止iPhone盗窃案和推
搡事件的发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警方 ▲ 那些存在侥幸心理、仍在利用酒吧从事非法勾当的娱乐场所经营者尽早
悬崖勒马。
② ▲ 、质朴的设计风格是众多人群所喜爱的,它能让身处繁杂多变的世界里的我们感到宁静和安逸。
③天气越来越冷了,水里的鱼儿活动得少,能钓鲈鱼 ▲ 好,钓到鲫鱼也不错。
A.忠告 简洁 虽然 B.正告 简约 固然
C.劝告 简明 固然 D.通告 简单 虽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邱心志的“国父”造型从壮年一直演到老年,其扮相与孙中山的神似度极高,他扮演的老年“国父”更是栩栩如生。 ....
B.营养学家对“负卡路里食物”的提法不以为然,表示这些食物虽然热量不高,但绝对....
不可能低于咀嚼所消耗的热量。
C.许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觉:观赏完张天幕的作品,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看一下该画的标....
题。
D.当《花样的年华》的歌声响起来时,人们总不由自主地想起“金嗓子”周璇珠圆玉...润的歌声,倚在上海里弄小窗前的她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眼前。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院长的位子是否必须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又是否非得是年轻人的禁区,的确本就值得
商榷。
B.文化部下一步将加强对珠算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并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定中长期
保护规划。
C.这对师徒在短短十几个月时间内,取得了在十几年职业生涯当中很多球员才会达到的
成就。
D.城南公司遂宁管理处解释,设置阻车器是出于考虑到工作人员和行人的安全而作出的
决定。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优秀的文化传统观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善于吃苦耐劳的人适应能力特别强, ▲ ;崇尚忠孝节义的人特别讲诚信, ▲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特别体谅国家,体谅别人, ▲ ;平时尊老爱幼的人大都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 。这样,投资者放心了,行商者舒心了,打工者安心了,经济就能得到发展。
①致富之后不忘乡里邻里, 能带领大家一同致富
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
③往往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为国家、为企业分担责任
④不仅自己不搞坑蒙拐骗,也痛恨他人言而无信、制假售假
A.③②①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心不是一张纸/随便地被雨打湿(肖彦《又是雨》)
B.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食指《相信未来》)
C.捧着激荡的诗/一直读到希望战栗着升起(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D.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8.根据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下列各项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捐款(包
括实物捐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广播稿)
B.4月18日,该犯与两同伙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
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红、白等颜色,
气味清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呈黄色,可食用,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
不虑夕,迫切希望教育局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育局的报告)
9.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端午)
B.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元宵)
C.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中秋)
D.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重阳)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 ..
B.行李之往来 ..
C.黎民不饥不寒 ..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大王来何操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有这样的国势,却被
秦国积久的威势胁迫,每天每月地割地,以至于灭亡。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没有过错,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到你这
里来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纠缠,
经常卧病在床;我端水送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
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
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
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
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
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
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 .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厥:其,他们的。 .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
D.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大概。 .
15.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A.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C.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弊在赂秦”四字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总贯全篇,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
从“赂者”“不赂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第三段围绕赂秦问题,运用对比、比喻、引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赂秦非但不能苟
存,反而会削弱实力导致颠覆的看法。
C.从本文看,燕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而赵国灭亡则是因为良将李牧“以
谗诛”。
D.文章最后一段流露了苏洵作文的目的,“苟以天下之大 ”的假设使得文章对宋朝
的尖锐批评在语气上委婉了许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的人生观、是非观,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哺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屡受欺凌,动乱频仍,政权和朝代更迭不断,是什么能使我们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历劫不灭?是什么维系着中华儿女血脉传承的认同与凝聚?只有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化一个重要的传承渠道是靠民间说唱、民间戏曲传播普及,并代代相传。
无论是改朝换代的兵燹战乱,还是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戏曲没有断绝过其活跃在民间的顽强生命,它和民众像不离不弃的患难兄弟,并且千百年来始终成为历朝历代华夏子孙赖以慰藉心灵的精神依托与艺术依赖,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堪称奇迹。戏曲艺术应和了人民大众对从中沐浴伦理教化,获得历史文化,满足艺术欣赏的情感渴望、思想诉求和文化需求。戏中的忠臣良将,勇御外寇,成为大众民族意识和家园情怀的楷模;戏中的忠正义士,披肝沥胆,中正刚直,成为大众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和道德行为的榜样;戏中历经磨难的悲欢离合,
感天动地的忠贞爱情,在赢得观众泪水与欢喜的同时,也为他们面对生活的磨难增添了乐观的情绪,为他们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动力。中国戏曲对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国戏曲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爱国意识和传统美德,理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和感受传统戏曲中承载的具有普世价值和当代性的思想、文明、伦理、道德,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中华戏曲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文化艺术固然有其经济方面的意义,但从本质上说其核心价值一直表现在精神层面。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戏曲是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其艺术价值,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倍加珍惜,而后才会自觉地传承,并由此可能有创新与发展。
(节选自孙家正《倍加珍惜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有删改)
17.下列对戏曲艺术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戏曲艺术是让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
B.戏曲艺术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重要的,她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物
质财富。
C.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D.戏曲艺术使我国民众的爱国意识和爱民情怀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18.下列不能解释中国民众对戏曲艺术有深厚感情的原因的一项是
A.当中国民众遇到艰难困苦时,戏曲艺术总能与他们相伴左右,给予他们正面能量。
B.中国民众在戏曲艺术欣赏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受。
C.戏曲作品中的人物为中国民众树立道德榜样,提供人生智慧和经验。
D.中国民众理解并珍惜戏曲艺术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创造。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这句话出自编年体
史书《 》,相传该书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 》所作的传。(2分)
三、简答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共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
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
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21.写出“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一神态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理。(2分)
22.(1)指出画线部分所采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分)
(2)综合画线部分内容,你认为集中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一个特点?(1分)
23.节选语段中,黛玉很“忙”,熙凤更“忙”(见加点处)。试分析两人各自于“忙”中显
现的性格。(5分)
四、写作题(3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海边,有一个捡贝壳的小男孩,他想为自己寻找一只最美丽的贝壳,但每捡一只,他都认为不是最好看的,便随手抛弃了。黄昏来临,他愁眉不展,因为他的篮子里是空的。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文体明确,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3年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
1.D(tī)
2. B(A蛰居,C瞋视,D取缔)
3.B(正告:此处表示严正地警告。简约:此处表示简单而有品位。固然:此处表示承认甲
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4.A(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5.B(A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D句式杂糅)
6.D
7.C(C非比喻)
8.C
9.D
10.C
11.B
12.B(“大王如果没有过错”错)
13.C“缠绵悱恻”情感错
14.D(都、皆)
15.C(那么)
16.C
17.B(戏曲艺术固然有其物质价值,但其核心价值应是其精神价值)
18. D(不是对原因的解释)
19.(1)粪土当年万户侯 (2)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0.左传(或“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春秋
21.对王熙凤的细致、能干表示满意;对王熙凤对自己的尊重感到满意。(2分)
22.(1)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地位尊贵的特点。(画线部分写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尊贵地位)
23.黛玉的两处“忙”是因为不敢怠慢,折射出她谨慎、小心的性情。(2分)
王熙凤的“忙”,第一处是因为要讨好贾母,可见其善于逢迎(1分),(悲喜带有表 演性质)有些虚情假意。第二处“忙”关心黛玉是次,表现自己的才干、讨好贾母是主,可见其好表现,善逢迎的特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