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感

发布时间:2024-11-25   来源:未知    
字号:

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感

作者:郑春花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08期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从1805年开始撰写的,完成于1806年,出版于1807年3月,是黑格尔独立完成的第一部著作。已时年37岁的黑格尔,这在当时来说,算是晚成的了。他写作《精神现象学》时,正值耶拿大战,法军攻占耶拿,黑格尔被迫弃家出走,他把余稿藏进衣袋,躲在一个朋友家里,借着法军兵营的火光整理了余稿。

历史上哲学家们认为《精神现象学》不但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序曲, 而且蕴含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框架及其基本观点的主旨,因此,马克思说: “试看一看黑格尔的体系, 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开始,《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唯心主义的意识发展史,是人的意识的自我发展史,并且每一个意识阶段又有历史发展事实作为例证。因此, 有关人的意识的问题始终是《精神现象学》一书的中心。在这里我很赞同邓晓芒前辈的观点,他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全部主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要认识自身,就必须把自身作为对象,就必须在活动中表现自身。因此,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首先是作为欲望而出现的,它力图取消对象的独立性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他说: “作为自我意识,在这里就拥有双重的对象: 一个是直接的感觉和知觉的对象,这对象从自我意识看来,带有否定的特性的标志,另一个就是意识自身,它之所以是一个真实的本质,首先就在于有第一个对象和它相对立。在他看来,对象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区别即在于: 前者是理论的、直观的,而后者则是实践的;前者把对象当作个独立存在的东西,而后者则要消灭独立存在的对象来确信它自己的存在。但是,自我意识在欲望的满足中体验到了对象的独立性,而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确信则是以对象的存在为条件的。要扬弃对方, 就必须有对方存在。

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重要论题, 而主奴关系构成了自我意识论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对等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初目标, 这是由自我意识的本性决定的。对承认概念之交互性的阐释是黑格尔对主体哲学的贡献之一。承认的历程开始于自我意识之间的生死斗争,这种斗争导致自我意识分化为主动的意识与依附的意识, 即主人和奴隶。

主人是自为存在着的意识,但是已经不再是这一意识的概念。主人作为意识只是通过另一个意识而与自己相中介。这后一个意识的本质隶属于一个独立的实存,或者说,它的本质隶属于一般的物性。主人两个环节有关联:一方面与一个物相联系,这个物是欲望的对象;另一方面与意识相关联,这个意识的本质却是物性。在这两个环节里,主人是通过另一个意识才被承认为主人的,后者被作为非主要的,一方面由于他对物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由于他依赖一个特定的实存,在这两种情况中,他都不能够成为命运的主人,达到绝对的否定性。于是这里关于

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