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野外地质工作与创新思维 (一)—献给未来的地球科学家!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一、钱学森之问与论创新人才培养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钱学森之问:1、“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 出人才?” 2、“没有一所大学是按照培养科技创新领军 人才的模式来办的。” 3、钱老在晚年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中,明确谈 到“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 而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 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钱老认为: “一个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 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逻辑思维能力;一 个是形象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都需要后 天的培养教育。” 什么是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 训练并重实施的教育。” 钱老讲:“科技创新首先要进行形象思维, 要善于联想,提出假设后再严密的逻辑思 维证明。”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科学工作首先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 学的证明。也就是说科学创新的思想火花是从不 同领域大跨度联想激活的。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 方法,即形象思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严密的 数学推导计算和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这就是科 学家的逻辑思维了。 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 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 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直面钱学森之问: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11位教授联合 “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及全 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 钱学森之问!”这11位教授认为“钱学森 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 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 同破解。 2010年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召开了“创新 型国家与创新人才”青年论坛。胡钰根据 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成“科技创新人才从那 里来?”一文发表在科技日报上。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文章指出:
第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地 质著作叫什么?是谁写的?
1、科技创新人才从融合中来. 《中国地质略论》,1903年,鲁迅《中国矿产志》,1906年,顾琅与鲁迅 一个真正的科技领军人物必须是复合型人 才。指出,现代脑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创 新往往源于激情驱动下的直觉思维。从以 猜想为开始的形象思维,经由大跨度的联 想思维,到以论证为终的逻辑思维,是创 新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 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重 视这种融合是符合思维科学规律的。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2、创新科技人才从求异中来一个科技创新人才不能人云亦云,不能
做群体的 ”佳蒙地块“如何提出的? 尾巴。 当众多专家在一起讨论时,创新人才要能够从中 组合出新意—多学科综合: ” 岩浆岩,古生物群,古生代地层,变质 发现新东西,从中提炼总结出源于大众而高于大 作用,古生界构造形态,现代地震分布…… 众的意见。这是一种独立自主敢于反对权威,反 更重要的是求异,敢于挑战权威! 对多数人的素质。 钱学森认为:‘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 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 知识的传承要求”求同“,要靠标准的路径;而 知识的延展要”求异“,要靠不同于标准的新路 径。 在科研人员中,培养“求异”的思维,在科研群 体中形成“求异”的氛围,可以激发创新人才成 长。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3、科技创新人才从实践中来 科技创新人才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纸上谈 变质岩研究霸主地位如何形成的? 兵,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持续创新实践中 大实践出大成果,出领军人物: 成长起来的。钱学森26岁就和其他同学组 董申保教授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 初带领长地院师生在辽东、山东、 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他的战略视 吉林、河北等地,变质岩区开展 野与协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外科 广泛的1:20万地质调查。 学史一再表明:大创新一定需要大人才, 大人才一定源于大实践。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4、科技创新人才从淡泊中来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世界的活动,需要探索者把精力聚焦 在研究对象上,在执着的探索中找到未知规律,任何与研 究活动无关的内容、权利、财富、名望等,都是对研究者 能力的分散。 在科学研究进程中,越聚焦越有能量,越是纯粹的热爱越 能产生穿透力。 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千万不要让科技界成为名 利场,要建设神圣的科学殿堂!让我们的科学家沉迷于真 理的大海乐而忘返,这样,当创新的“苹果”掉下来时, 才能产生牛顿。 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就要做到:一、不盲从潮流;二、由兴 趣驱使;三、有益于社会。 使命感和创新力是当代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二、创造学基本原理及钱伟长先生论创新创造学基本原理: 组合出新意:组合结果变化无穷; 联想出新意:联想中启发新意; 离题出新意:离开问题本身进入更广泛 的思维!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钱伟长先生论创新: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钱伟长先生论创新:“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 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 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这 种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 这正是科研创新最重
要的起点。 我最好的学生就是那些毕业时满脑子充满问题的 学生。 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起导航、 护航和加油站的作用。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对学生的培养:本科生:教会学生自学,也就是教会学生战胜自己。当 你毕业的时候,已经成熟的经人总结的知识,不需 要老师教应该自己能学会,达到这样的水平就是一 个合格的本科生 硕士生:对于硕士研究生,应该要求培养调查研究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 博士生:对于博士研究生,应该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博士研究生不应该是老师给题目他去做, 而是应该老师向他介绍几个发展比较快的领域,由 这个博士研究生本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由 导师来帮他把把关,看是不是有条件在这段时间里 完成。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对教师的要求:作为高校的授课教师,应该对所教的学科 领域中当前存在什么问题、世界上哪些地方、 哪些机构、哪些学校、哪些人在从事这方面 的研究,哪些是研究得比较好的,都应知道 得很清楚。然后通过授课,使学生清楚地了 解这些情况,并且有强烈的欲望和责任去解 决问题。
献给未来的地质学家!
三、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与地质人才的素质要求
摘引自: 《未来10-15年我国地 质科技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