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6期
双月刊2006年11月出版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张丽丽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
摘要:自古罗马的西赛罗(Cicero)、贺拉斯(Horatius)以来,翻译学学派林立,学说纷繁。国内对于西方
翻译理论的译介与评价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不同学者对西方翻译流派划分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一度出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情况。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需要统一的参照标准,才能有益于学术对话与交流。学术研究中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个表现,流派意识体现了清晰的理论意识,因此,某一学科的发展史往往体现为学科内不同学派或流派的此消彼长、相互继承,或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关键词: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标准;学术流派中图分类号:I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59(2006)06-0083-04
面希望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中获得启示,以促进国内翻译理论流派的形成。
一
对翻译理论流派的概括和梳理是翻译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翻译理论家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尤金 奈达(1976)根据各流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四个基本流派: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埃德温 根茨勒(Edward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
西方的翻译活动,若从公元前3世纪《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问世算起,已有两贺拉斯千多年的历史。自古罗马的西赛罗(Cicero)、(Horatius)以来,翻译学学派林立,学说纷繁。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各自的阐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西方翻译学史就是一部学派的传承与更替、聚合与交锋的历史。国内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与评价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不同学者对西方翻译流派划分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一度出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情况。有人把文化学派归于“翻译研究”学派的框架之下[1]31-34,也有人用“文化学派”来统称“翻译研究”学派(张南峰、陈德鸿,2000)。同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有人把它归为“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1]34-37,也有人把它归为翻译研究学派[2]。本文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的梳理与评价,一方面呼吁国内学者为当代西方翻译,以方便学术界的理论交流;另一方理论流派“正名”
收稿日期:2006-09-18
(1993)中,根据二战至九十年代初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状态,依据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2000)在《西方翻译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诠释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
作者简介:张丽丽(1980-),女,江苏海安人,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四川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83
张丽丽
化学派和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国内学者也有过类似的尝试。潘文国[1]18-22以有无翻译学学科意识为标准把西方翻译研究史分为传统、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他把传统阶段的翻译理论,现代阶段看成“语言学派”或“科看成是“文艺学派”,把当代阶段的翻译研究划分为“翻译研究学学派”
学派”、“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和“后殖民主义”学派(或政治学派)三类,而翻译研究学派之下又细分为“多元系统”学派、“描写”学派、文化学派和“综合”学派四个亚类。蒋骁华[3]41-45根据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新特点,认为目前主要存在文化学派和语言学派两大派别。从宏观上看,语言学派可包括“综合”学派;而文化学派可包括多元系统学派、描写学派、解构主义学派、后殖民主义学派和女权主义学派。李文革在《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把西方翻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学派译理论划分为:文艺学派、
(早期的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学派、文化学派、综合学派以及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殖阐释学派、解构学派(德里达、本民主义翻译研究)、
法雅明和韦努蒂的翻译思想)、美国翻译培训学派、国的释意派七大流派。①
关于翻译流派划分的方法很多,在对翻译史进行描述时多采用的是以时代、国别发展为基线。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一体化,西方翻译理论也开始进入跨越国家民族界限、逐渐趋向共同发展的崭新时期,因而很难把某个翻译思想、某些翻译理论家狭义地划归为只属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因此,对于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分类,现在较为流行的一个做法是按照翻译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或思想流派的基本特色来划分[4]194-197。上文提及的几种划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也容易产生一些分歧,而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翻译流派的划分上。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在张南峰、陈德鸿(2000)《一书中,文化学派包括了霍姆斯(Holmes)、埃文-左哈图里(GideonToury)、斯内尔-尔(ItamerEven-Zohar)、
霍恩比(Snell-Hornby)、勒菲弗尔(Lefevere)、巴斯奈特
研究学派”、“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和“后殖民主义”学派(或政治学派)三类,而翻译研究学派之下又细分为“多元系统”学派、“描写”学派、文化学派食人和“综合”学派四个亚类。李文革[1]把女权主义“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归入翻译研究学派,在解构主义学派中主要介绍了德里达、本雅明和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这里就出现了很多交叉、重叠和指称不一的现象。张南峰先生在说文化学派时,潘文国先生脑子里所想的绝对不是其所指的,这样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于引起学术界不必要的纷争。另外,对于刚刚走上翻译研究道路的研究生来讲也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学者们的分类都有自己的目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西方翻译研究划分为不同的流派是可以理解的,也无所谓对与错。然而,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方便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希望翻译界还是要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说法。
那么什么样的划分才是合理的呢?廖七一教授曾指出,分类学有三个原则:首先,不能有遗漏,要能够包含所有的流派;第二,不能出现有交叉的现象,同一个理论不能既可以属于这个流派又可以划入那个流派;第三,标准要统一,并且一以贯之,不能同时采用两种标准。依据这三个原则,他认为奈达和根茨勒的划分相对要科学一些。当然,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是互文的、交叉的、有联系的,是理论家们从自身的角度对理论进行的建构。任何翻译理论都如同工具箱里的工具一样,不能简单地作价值判断,而要考虑到它的适用范围。本文同意廖先生的评判观点,但是奈达和根茨勒的划分没有完全包容后起的一些新就的翻译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后人做出补充。划分方法而言,本文认为潘文国教授先分期再分流
①关于翻译流派的划分还有:MariaTymoczko(马会娟转述2001)阐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六
大主要流派:1)诗人和翻译,即翻译场学派;2)哲学和语言学派;3)功能主义学派;4)描写翻译学派;5)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翻译观;6)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林克难(2005)认为,翻译研究无论中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经验主义阶段”、“科学研究阶段”和“文化研究阶段”。文化研究从语言单一微观研究发展成了多维宏观的研女性主究,研究翻译与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义等方方面面之间的关系。另外,吕俊先生也曾把西方翻译流派分为五大类。
(SusanBassnett)等的观点;解构学派中介绍了本雅明德里达(JacquesDerrida)、德 曼(WalterBenjamin)、
韦努蒂(LawrenceVenuti)等人的翻译(PauldeMan)、
观点。潘文国[4]把当代阶段的翻译研究划分为“翻译
84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派,并且在大流派下分出小流派的划分方法比较合理。首先,他划分的目的明确———为了强调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这种方法以时间为线,把各个流派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姻亲关系表述得非常清楚,脉络分明。他的缺陷是在当代翻译理论的划分方法上显得有点混乱,而张南峰的划分更易于被学术界所接受。当然,要想得出公正合理的划分还是得考察一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渊源。
二
从古代的西赛罗到1959年,可以叫做传统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科意识,理论均零碎而不成系统,作者大多是翻译实践家,理论大多是经验性的。(潘文国,2002)。从1959年雅可布逊(RomanJacobson)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1972年,可以叫做现代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朦胧的学科意识,认为科学”。需要加强翻译学的理论研究,使之成为一门“(陈人们把这一阶段的翻译研究称之为“语言学派”德鸿、张南峰,2000)或“科学学派”(Gentzler,1993)。翻译研究的从1972年霍姆斯发表里程碑性的论文《
名与实》开始至今,可以叫做当代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学科意识。当代的翻译学阶段是翻译研究最为繁荣的阶段,也是最有争议的阶段。而最大的争端就是“翻译研究学派”之“名”与“实”的问题。
霍姆斯及赞同他主张的一批学者一度被称作又成了“翻译研究学派”。而后来“TranslationStudies”整个“翻译学”的正式称呼。1978年勒弗维尔建议学术界将TranslationStudies作为翻译学科的正式名称,这就造成了一些混乱。特别是这一派的学者在理论研究深入的过程中观点逐渐分化,形成了各自的翻译特色,再用一个名称去称呼也显得过于笼统。“研究学派”的奠基人是霍姆斯,当时与他持有同一观点的还有捷克的学者列维(Levy)、波波维奇(Anton
界确立的功臣。这一学派又被称为“低地国家学派”、“洛文-特拉维夫轴心”、“操纵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翻译学派”等,其实指的都是同一批人。最后,这一支队伍又扩大到观点接近的一批学者如德国的凡尔米埃(HansVermeer)斯内尔-霍恩比,加拿皮姆(AntonyPym),和美国大的贾尔(DanielGile)、的韦努蒂等。
潘文国先生在考察了当代翻译理论流派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后将其划分为三个流派:翻译研究学派、“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以及“后殖民主义”学派或政治学派。他把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都归于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派。但是本文作者发现,在提及西方翻译流派时学者们引用得多的还是香港学者张南锋等人的划分方法,而更多的人趋向于宽泛地将八十年代以来以文化研究的方法来研究翻译问题的这一派学者称为“文化学派”。得以流传的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利于接受的。
三
我们学习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当然要对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研究西方翻译理论流派除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各学派的译论和他们的渊源关系以外,不可避免地还会意识到学术流派的重要性。学术研究中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个表现,流派意识体现了清晰的理论意识,因此,某一学科的发展史往往体现为学科内不同学派或流派的共同发展。钱冠连此消彼长、相互继承,或互为补充、曾指出,我国语言学家不热衷于成体系的理论创造,学派、流派的意识淡薄,以至于长期维持有学术而无学派的现状[5]39-42。受他观点的启发,有学者开始探讨我国翻译学界学派意识淡薄的缘由。王宏印认为中国缺乏建立学派的条件有:1)学术规范没有建立起来,大量重复而缺乏创见的文章和书籍充斥于学界和课堂;2)可以借鉴的其他理论来源不像西方那样多,例如语言学和文艺学的理论流派贫乏;3)趋同思判断力、创造力的情况普维,教条套用,缺乏理解力、
遍;4)喜欢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忽视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而不能长期效力于一个问题的研究而获益处,即没有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持久的研究课题;5)学界互相封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借鉴,或者只有形式主义的开会式的交流,而无实质性的交流,
Popovic)与米柯(FrantisekMiko)等,以后常一起交流的有以色列学者埃文-左哈尔和图里,以及比利时学者兰姆勃特(Lambert)、布罗依克(Broeck)和勒弗维尔
(Lefevere)。通过几次小型学术会议,这一学派的成员又扩大到英国的巴斯奈特和赫曼斯、比利时学者杜韩国学者TheresaHyun等尔斯特(LievenD’hurst)、人;形成了这一学派的中坚,也是推动翻译学在全世
85
张丽丽
即不能利用他人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独立的理论创造[2]。
那么,我们该如何创建自己的学派?国内学者已经有人给出了有见解的观点:
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学会运用时代眼光来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际眼光和综合眼光是学派创建必不可少的。其次,中国译论要说自己的话。重建中国译论,至少有几条道路可以探索。第一,以现代观念去整理中国的译论遗产,以探究中国译论的现代价值与意义。第二,以创造性思维对西方的译论流派进行变异,从而在西方的译论流派史上刻上中国的名字。第三,以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去整合西方片面精确的译论,使之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得以综合。再次,需要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翻译学研究者宁静致远、淡薄名利的学术品格。此外,学术界自身应当尽快进行制度革新,社会也应该建立宽松的学术人才流动机制,使得国内学术观点基本相同的人才可以跨区域自由流动,比较方便地聚集到相应地区,以形成学术聚合效应。
[6]69-73
眼光。造成这一现状与我国没有翻译流派这一事实脱不了关系。另外,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学派,国际学术舞台就很难有我们的地位和声音。因此,我们期待着能够尽早形成自己的翻译流派,这样中国的译学研究就能够加入国际学术共同体,与西方翻译理论平等自由地“对话”。参考文献:
—兼谈“翻译学”的[1]潘文国.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
学科性问题[J].中国翻译,2002,(1).
[2]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4.
[3]蒋骁华.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新发展[J].外国语言文
学,2003(2).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4.
[5]杨晓荣.略谈我国翻译研究中为什么没有流派[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4,(2).
辛红娟.中国需要创建自己的翻译学派[J].中[6]张柏然、
国外语,2005,(5).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开放性,研究方法多样,不拘于一家之言。而我国近二十年来的翻译研究跟风现象严重,缺乏原创性和国际
责任编辑黄毓任
OntheIssueofClassificationinSchoolsofTranslationStudies
ZHANGLi-li
(GraduateSection,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China)
Abstract:TheintroductionandevaluationofWesternTranslationStudiesinChinahasahistoryofmorethan30years;however,scholarsdonotsharethesamecriterionintheclassificationofschoolsoftranslationstudies.Thisblockstheacademicexchangesintranslationstudies.Diverseacademicschoolsaregoodforthedevelopmentandbloomingoftranslationstudies.
Keywords:schoolsoftranslationstudies;classificationcriterion;academicschools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