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发布时间:2024-11-28   来源:未知    
字号: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苏教版化学1配套

课堂同步练习册

主编:

副主编 章阳斌

时间:2009.6.1

王文磊 张萍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目录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3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 4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4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 9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 ................................................... 13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6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16

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 20

第三课时 溶液的配置及分析 .......................................................................... 24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31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 31

第二课时 原子的构成 ................................................................................. 34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40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 40

第一课时 氯气的生产原理 .......................................................................... 40

第二课时 氯气的性质 ................................................................................. 46

第三课时 溴、碘的提取 ............................................................................. 51

第四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55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 60

第一课时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 60

第二课时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 65

第三课时 离子反应 ........................................................................................ 68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 78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78

第一课时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78

第二课时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应用....................................................... 83

第三课时 铝的性质.......................................................................................... 87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91

第一课时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 91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95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100

第一课时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100

第二课时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105

专题4 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109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09

第一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109

第二课时 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15

第三课时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22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26

第一课时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126

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31

第三课时 硝酸的制法及性质 .........................................................................136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内容摘要

写上在成书的过程中,应该感谢某某 啊 的大力帮助啊 鼎力支持

然后 在自谦一二

水平有限 错误难免 欢迎指正 哈哈 哈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

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

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

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

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

一。

2.内容结构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

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

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

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

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

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

学习,立意更高些。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

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

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

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

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

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

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

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

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基础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意义:

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

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来最

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则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

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

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类别。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其他的分

类方法。

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但要搞清关系。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

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2)化学性质:

①金属的化学通性:

非金属 → 无氧盐;

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 酸(除浓硫酸和硝酸)→ 盐 + 氢气; 较不活泼的盐 → 金属 + 盐;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②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 + 水 → 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盐

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碱性氧化物 + 水 → 碱 ; 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说明:iSiO2不能);少数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可

溶性碱。ii、酸性氧化物也叫对应酸的酸酐。iii、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例

如Mn2O7金属氧化物,但却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

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酐,如CO。

③酸的化学通性:酸碱指示剂:紫色的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金属 → 盐 + 氢气 (浓硫酸和硝酸除外)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盐 + 水

盐 → 新酸 + 新盐

注意:以上各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

④碱的化学通性: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酸性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酸 → 盐 + 水 盐 → 新碱 + 新盐 ⑤盐的通性: 酸 → 新盐 + 新酸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盐 → 新盐 + 新盐

(3)相互关系:

碱 酸 金属 非金属 碱性 氧化物 盐 酸性 氧化物

(4)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的重要意义

人们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和相互转化关系,可以制备物质、鉴别物质、提纯物质,以及研究

物质的性质,来为人类造福。

例题解析

例1.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D.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学生熟悉的高锰酸钾对应的酸高锰酸的酸酐Mn2O7

就是金属氧化物,但却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都是是酸酐,如CO就是不成盐氧

化物。CuO等许多金属形成的碱性氧化物都不能与水化合直接生成相应的碱。酸性氧化物也

不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例如SiO2不能与水直接化合成硅酸。答案: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概念和性质的掌握。学生不一定要以

两性氧化物为例证来说明,可以从很熟悉的常见物质出发来进行举例法去判断。考查了学生

对概念的严密性的掌握情况。

例2、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

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

组物质分别为:(1)O

、F、S、N;(2)Fe、Na、Al、Si;(3)NO、CO、SO、P。

质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成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类型,第(3)组物质均为非金属氧化物,可根

据它们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态分类。

故答案为:第(1)组:S 通常情况下,S是固体,其余均为气体。

第(2)组:Si 只有Si是非金属单质,其余是金属单质。

第(3)组:P2O5 均为非金属氧化物,但P2O5为固体,其余的通常情况下为气体。

例3、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

分是生石灰(CaO)。

(1) 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 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为什么?

(5) 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列举一例。

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固态物质等。

(2)CaO + H2O = Ca(OH)2

(3)与酸的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 + CO2 =

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作用。

(5)浓硫酸、CaCl2、 P2O5 、碱石灰等

基础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 B.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离子

C.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A.稀有气体、尿素、冰水混合物 B.乙醇、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3.现有①空气 ②醋酸 ③碳酸氢铵 ④铜 ⑤硫酸钠 ⑥氢气 ⑦石墨 ⑧食盐水 ⑨泥浆水

⑩蒸馏水十种物质,若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它们进行分类,则: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

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1.BC 2.D 3. ①⑧⑨ ④

⑥⑦ ③⑤⑩ ②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基础梳理

3.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2)符号: (3)单位: 。

(4)注意点:与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和1mol物质的质量的异同:含义上 同,数值上 同。

5.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 。

(2)符号: (3)单位: 。

(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标准状况是指: 温度 ℃,压强 Pa。

②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 。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二、公式小结

1. m、n、N之间的计算关系

(1)计算关系: 。

(2)使用范围:只要物质的组成不变,无论是何状态都可以使用。

2.V、n、N之间的计算关系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1)计算关系: 。

(2)使用范围:

①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无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

-1②当气体摩尔体积用22.4L·mol时必须是标准状况。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1)基本计算关系: M

(2)变换计算关系:

①M = ni%Mi

②M = Vi%Mi

例题解析

例1、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两

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__个A原子,AH3分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温度和压强时,p1/p2=N1/N2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

数之比为1:1.75=4:7,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比为4:7,再根

据氢原子守恒不妨先将反应式写为4AH3==A(x)+6H2,再由A原子守恒得A右下角的数字为

4。

答案:4,4AH3==A4+6H2。

———mn

基础训练

1.关于等质量的SO2和SO3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D.所含原子个的数比为3:4

2.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浓度为0.4mol/L,SO42-的浓度为0.7mol/L,

则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 ( )

A.0.1mol/L B.0.15mol/L C.0.2mol/L D.0.25mol/L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142g氯气中含Cl2的分子数为2NA B.1.7gOH-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NA

C.49g硫酸中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D.71g硫酸钠中所含钠离子的数目为2NA

4.我国规定食盐的含碘量(按每千克食盐含碘元素计)为20~40mg/Kg,则每千克食盐中加入

碘酸钾的物质的量应不少于(设碘酸钾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 )

A.(20×10)/127mol B.20M mol C.(20×10)/M mol D.20/M mol

5.2.16g 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21.6 B.28 C.14 D.31

-3-3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mol O2和1molN2所占有的体积都约为22.4L

B.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H2和1molH2O所占有的体积都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约为2mol

7.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的A2气体和3体积的B2气体化合成2体积的C气体,则

C的化学式为 ( )

A.AB3 B.AB C.A3B D.A2B3

8.在同温同压下,在A容器的氯气和B容器的氨气中,若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这两

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 )

A.2:1 B.1:2 C.2:3 D.1:3

9.V LFe2(SO4)3溶液中含a gSO42-,取此溶液V/2 L用水稀释成2V L,则稀释后溶液的C(Fe3+)

( )

A.a/(576V)mol/L B.125a/(36V)mol/L C.250/(36V)mol/L D.250a/(48V)mol/L

10.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会使配置结果偏低的是 ( )

A.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B.未洗涤烧杯以及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11.在273K和101kPa的条件下,将2.0g氦气、1.4g氮气和1.6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体

积是 ( )

A.6.72L B.7.84L C.10.08L D.13.44L

12.NaOH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64g氧气含有______氧分子,______氧原子;58.5gNaCl

中含Na的个数约为______;0.1molCO2约含有____________个CO2分子,它在标准状

况是的体积为________L

13.现有0.2mol/L Ba(NO3)2溶液,则2L该溶液中含有________molBa2+;3L该溶液中含有

________molNO3-;0.5L该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1.5L该溶液中Ba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加入______L 0.1mol/L H2SO4溶液恰好使Ba2+完全转化为

BaSO4沉淀

14.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__,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

A.6gH2 B.0.5molCO2 C.1.20×1024个HCl D.148gH2SO4

+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E.92gC2H5OH

15.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

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求n的值。

16.现有25mL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加入1mol/L的NaOH溶液25mL恰好中和,在中和

后的溶液中加过量的Ba(OH)2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为1.7475g。求混合溶液中盐酸和硫酸

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17.在Al2(SO4)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Al3+与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在含

有2molSO42-的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是多少克?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

基础梳理

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分散系

1.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

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物质的体积由三个因素决定:微粒数目、微粒间距、微粒大小。固体、

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数目和微粒大小;而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数目、微粒间距。

2.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

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可分为: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0-9m)、浊液(粒

子直径大于10m)、胶体(粒子直径在10 ~ 10m)

3.3.区别胶体和溶液可从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00nm的分散系为溶液。

(2)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阴、阳离子太小,对光的散射极其微弱,因

此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注意: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透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很小,其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

重点提示:胶体与溶液外观上没有区别,都是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其特性:具有丁达尔效应,利

用此特性可鉴别溶液和胶体。有些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使水澄清。例如

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7-9-7

例题解析

例1.设计实验,证明明矾溶于水时会形成胶体。

思路分析:验证明矾溶于水是否形成胶体,实质就是来检验某一分散系是否是胶体,可以通过胶体的性质

来进行检验。

解题:取少量明矾加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从小烧杯的一侧通入强光照射,

从侧面来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误区点拨:在新课改中,对同学的要求除了掌握重要的规律概念,还要求同学能以此为基础设计实验,并

加以探究,类似的问题应多重视。

基础训练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

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

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

D. 都呈红褐色

5.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B. 雾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

6.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

A、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

B、 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C、 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

D、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不全相同,石灰乳是乳浊液

B.Na2CO3晶体加热后变成无水Na2CO3粉末,这样的过程叫风化;无水CaCl2、MgCl2

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潮解

C.相同温度下,NaCl比KNO3的溶解度大

D.相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胆矾质量比无水CuSO4多

8.t℃时CuSO4的溶解度为25g,将32g 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

液并有CuSO4 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 ( )

A.18 g ≤m≤ 128 g B.36 g< m <180 g

C.18 g< m <128 g D.36 g≤ m ≤180 g

9、用符号回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②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③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④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微粒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⑤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物理性质

⑥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⑧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些

10、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

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试计算:(1)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2)原未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11.今有36.5g10%的盐酸与4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把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后的溶液蒸发掉54.4g水后,再冷却至20℃,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求20℃时此反应生成物

的溶解度。

12、有一包固体混合物中含有KNO

其结果如下表:

KNO溶解度表

3

3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KNO3的质量为________g;

,所必须的最低温度接近上表________℃. (3)若要完全溶解此混合物中的KNO

3

答案1、C 2、D 3、C 4、C 5、A 6、C 7、D 8、C 9、①⑤⑧

10、(1)100g (2)47.5%

11、36g

12、(1)200g (2)220.8g (3)60℃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基础梳理

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

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纸上层析、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例题解析

例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Na2SO4· 10H2O),

可选择的操作有(1)加适量H2SO4溶液;(2)加金属钠;(3)结晶;(4)加过量NaOH溶液;

(5)加强热脱结晶水;(6)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A.(2)(6)(3) B.(4)(6)(1)(3)

C.(4)(6)(3)(5) D.(2)(6)(1)(3)(5)

【解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需要分离许多物质,要用到化学反应。选择化学试剂

时注意(1)不引入新的杂质;(2)所加试剂一般过量,以保证将杂质全部除去,同时后续

试剂须将过量的前一试剂除去;(3)过程简便、安全;(4)若存在多种杂质,注意所加除杂

3+3+试剂顺序。根据题目要求,主要是除去Fe,加过量的NaOH溶液将Fe沉淀。将沉淀过

滤后,过量的NaOH溶液用适量的H2SO4溶液除去。再结晶得Na2SO4·10H2O,即芒硝。

A、D选项用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不经济、不安全,且A未考虑加入过量试剂的问题,C

中最后一步加强热脱去结晶水,得不到芒硝,只能得到Na2SO4固体。选B。

例题2.下列各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用括号内物质能除去并且不引入其他杂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中含的氯化氢(饱和小苏打溶液)

B.氢气中所含的硫化氢(硫酸铜溶液)

C.铁粉中所含的铜粉(稀硫酸)

D.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钡(硫酸)

【解析】选项A含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饱和小苏打溶液,氯化氢在溶液中与小苏

打(NaHCO3)反应产生CO2而除去,CO2从溶液中逸出,达到除去氯化氢的目的;选项B

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必修1课堂同步练习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