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导学答案 第十六章
逆差)与资本项目的逆差(或顺差)相等,则国际收支就还是平衡的。
国际收支平衡顺差总是比国际收支逆差好,因为,顺差意味着收入高于支出,该国国外净投支为正,或者该国官方储蓄增加,这都表明国家的实力上升。但长期的巨额顺差会引起本币供应增加,引发通胀。如果顺差源于出口过多,则会影响本国经济发展。
4.简述资源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称H—O模型)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他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的,其学生俄林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相对优势是一个中间环节,决定性的因素是形成这些相对优势的原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林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假定生产同样产品的要素组合比例,在各区域是相同的,只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别不为需求差别所抵消,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便有较低的成本。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区际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然。
3.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仅适用于国际贸易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优势理论”(又称为比较利益理论)。李嘉图从理论上证明了,即使在生产上没有任何优势的国家,由于该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这一理论至今仍被作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不仅仅适用于国际贸易,实际上也适用于国内贸易。
4.简要分析固定汇率情况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采取价格调节和货币调节两个方面的政策。(见教材380-381页)
5.简要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Y C I G (X M)
C C0 b(1 t)Y
M M0 mY
Y C0 I G X M0
1 b(1 t) m
6.对外贸易乘数及其作用的局限性
对外贸易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公式:kX 1 m为边际进口1 b m
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一,假定国内已经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继续增加出口意味着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将出现过度需求,容易引起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