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风格,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当时担任上海影片厂动画片组组长的特伟就说到:“这件事一方面说明当时我们的动画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说明我们模仿别人已经是模仿到家了,但是,你再会学,学的那么逼真,人家还以为是别人的东西。只从这点上说,也应该考虑创作我们自己的民族动画片了。”[2]1957年,他正式提出中国动画片“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自此,一批才华横溢的中国动画人在民族情结的感召下,从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中吸取营养,冲破模仿的牢笼,创作了真正中国气派的传世之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而且突破既定技法,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新片种:雅致清新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质朴活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以及稚趣盎然的折纸片《湖光歌舞》等,为中国动画片赢得了“中国学派”的国际声誉。它虽然不能概述中国动画的全貌,却代表了中国动画史上的最高成就和杰出的民族风格。
“中国学派”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著称于世界,题材大多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寓言、古典小说等,具有浓厚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美术设计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丰厚的本土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等。重点突出本民族的审美意趣。在音乐上,则使用中国独特的艺术种类戏曲音乐和民乐,雅俗共赏,别其韵味。下面就“中国学派”的一些优秀的动画文本而分析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学派”的首要特点是角色造型成功地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突出角色主要特征,简约而含蓄,传神而生动。1956年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根据“临阵磨枪”的寓言改编而成,在视觉上大量借鉴传统戏曲元素,直接通过京剧脸谱、服饰、道具等标志角色身份、性格,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境界,如将军的大花脸,食客的白鼻子,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又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既带有“先入为主”的道德寓性,赋性格于脸谱中,既含蓄地传达创作者对将军的骄傲、食客的阿谀奉承的批判意图。又增加了角色的戏剧效果。1961年—1964年的扛鼎之作《大闹天宫》的美术造型出自装饰大师张光宇、书画家张正宇兄弟俩的
手笔,其中,孙悟空的造型褪去了早期万氏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1941年)中对迪士尼角色造型的模仿痕迹,从一个头大身小,臂细手大,腿短脚大的滑稽、诙谐的造型变成一个身体修长、侨健、气宇轩昂的优美英雄角色,造型设计巧妙地借鉴京剧的脸谱艺术,两片桃叶似的眉毛,倒置仙挑的脸谱,把猴的灵活,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