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力下降时才发病!往往病发于表!若感受量多!并且适逢人体正气不足!阴液亏损!那么可病发于里"可见病发于表或发于里不一定是伏邪与否所致"因此对新感伏邪学说的研讨着重于临床实际!分析不同类型温病的病变机制!探讨其演变规律及防治方法"
以伏邪向外透达化解为顺"若继而内陷深入!或动风或动血或闭窍!甚则内闭外脱等种种变化!皆属病情危重之候!其治疗与新感传入者无异"
如伤寒乃伤寒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43"由于伤寒杆菌的变异#耐药#抗药的形成!发热缠绵!持续不退!诊断非易!治疗亦较困难"根据伏邪说的理论!宜采用清里热!分消走泄!透邪外出的方法!治疗伤寒往往取得良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感染有关"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和加重!病变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病情严重!无特效药物"根据伏邪说理论!采用清热化湿!养阴透邪!化瘀解毒的原则!疗效显著"
变应性亚败血症!病因未明!但与感染有关(持续发热!不易治疗"根据伏邪学说的理论(采取清泄里热!透邪外出的方法!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尚无特效疗法"采用凉血化瘀!泻火解毒为主!同时结合透邪外出的方法!疗效显著"
慢性乙型肝炎当邪正交争较剧烈!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亢进!肝功能出现$大三阳%转氨酶升高!这时应以凉血活血!清化湿热为主!扶正为辅!因势利导解毒透邪外出(当正虚邪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小三阳%!应扶正与驱邪双管齐下(当久治不愈!病情反复!此时机体免疫功能产生耐受!应注意扶正为主!并因人而异!注重健脾#补肾#柔肝!并佐以益气温阳!以托邪外出"
总之!伏邪理论随传统热病理论发展而来!充分体现中医学学术思想!根植于临床而富于启发性!其与免疫相关性疾患关系密切!涉及感染与免疫#自身免疫#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为后学者!应该立足临床!借鉴和利用伏邪温病学说对疾病发病类型#初起表现#病情病程#传变趋向#治疗大法的经验去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陈三才(从伏邪论治慢性乙肝的思路和方法-*3(中国医
药学报!.555!.6&"’)""7"8(
*!+王晋平(伏邪学说与慢性病急性发作辨考9*3(职业与健
康!!##4!.5&8’)..$7..5(
*4+黄彩平!韦大文(伏邪说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3(
河南中医!!##.!!.&$’)."7.$(
&)’
8伏邪学说临床价值探析
目前!伏邪学说在临床应用广泛"将伏邪学说密
切结合于现代临床诊治!可观察到其与慢性活动性疾病#慢性迁延性疾病以及与病程的阶段!此类疾病的诱发#激发或自发进展加重或恶化密切相关"所以伏邪学说对于临床辨证以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89:区分发病类型关于新感伏邪学说!从现代临
床的角度审视!新感都属于表热证类温病!伏邪大都属于里热证类温病!所以辨别新感伏邪!实际上就是区别温病初起的不同发病类型"
如根据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参考中医学有关$伏邪%的学说!对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从伏邪论治!从中医的病因分类看!甲型肝炎病毒&01%’属阳性毒邪!其潜伏期短!目黄身黄#厌食呕吐!湿热中阻!症状明显!治疗较易!预后较好!可属新感湿热病!而乙型肝炎病毒&02%’属阴性毒邪!为疫毒伏邪病"
临床上某种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携带者!在某种适合的情况下!如体质下降#应激#气候骤变等引起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或下降时!感染可借势扩散而引起发病!可视为伏气温病发作"见于继发性肺结核#疟疾#中毒性痢疾的发作"若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另一种传染病的发生而使原有隐伏或稳定与临床痊愈的传染病复发!则为新感引发伏邪"见于临床传染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肝炎合并肺结核之类"
又如慢性肾小球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3"其特点是发作性起病常比同种疾病急性者更为突然迅速!邪实壅盛!主要表现为里实证候!还常因有反复发作史!而兼见里虚证候"其病因并无温邪之端可查却多以外邪引动为病发端倪!多属新感引发伏邪"而部分原无明显病史可究!一发作即现脏器慢性功能损伤者!可归于伏气温病!因属非温邪起病!应归于$伏寒化温%之类"
89;指导临床治疗伏邪温病由于病发于里!热郁
化火!以里热证候为基本特点"所以初起治疗以清泄里热为基本大法!以使里郁之邪向外透解"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