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交流:教师:同学们,钢笔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学习用品。把你们的钢笔举起来,让老师欣赏一下。嗯,这位同学的钢笔真漂亮,老师这儿只有铅笔,如果我想拿这支铅笔来换你的钢笔,你愿意吗?
(1)不愿意。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呢?(生答)对了,钢笔的价格贵,而铅笔的价格便宜,钢笔与铅笔的价格不相等,不能够交换。现在我告诉你钢笔价格与铅笔价格的关系,(课件出示:一支钢笔的价格是一支铅笔的6倍)可以怎样来换呢?
(2)愿意。教师:你真大方,可是,如果老师真的用铅笔和你换的话,这样公平吗?为什么不公平呢?
教师:像刚才这种换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数学上我们都把它叫做替换。(板书:替换)一起读。(生齐读)
【这说明替换策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范式,教育所能做的恰恰是如何有效的激发和引导好这种思维范式,而不是替换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是我整堂课的一个结构原则。】
一、学情调查
谈话:今天,我们也来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请同学们口答两道题。(课件出示)谁来解答?
这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小杯中,正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积是多少?怎么计算呢?
如果换成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课件出示)你还能解答出来吗?为什么?(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除)
【设计说明:在学生经历课前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合作探究
数学活动一:
出示例题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