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10期 2004年10月 科 技 和 产 业 Vol. 4 No. 10 Sept. 2004 1671-1807(2004)10-0035-06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 2004 Oct. Tech. Ind.
论移动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的营销策略
于博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 天津 300222)
摘 要 银行业作为我国加入WTO后开放的重要内容,其生存模式在未来将产生质的飞跃。互连网的数字神话造就了电子商务的繁荣,进而掀起了银行业经营的变革——网络银行。而随后的移动银行作为通信和金融融合的产物给银行业又带来了变革的契机。但这种契机最终并没有转化为市场,也没有将银行业的虚拟化经营引向纵深。本文立足于商务策略,通过分析离线微支付模型的运作原理引伸出在线金融在一定阶段不能自然代替离线金融的局限性。提出了建立基于银行移动应用的VASP策略,分析了这一策略对银行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作用。本文从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引伸出银行应该打破零中间商理论,发展B2B2C的移动电子商务中间平台,设计了一个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VASP改造流程及具体的业务操作规程。
关键词 微支付 PayWord VASP 产业链 B2B2C
学科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末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飞速发展造就的比率为41.69%, 在诸多的调查选项中高居“榜首”。以工商银行为例,截止到2003年底,工行电子银行的客户数已经达到1500万,交易金额22.3万亿元,占全部交易金额的18.5%,交易数量16.9亿笔,占全行交易数量的15.7%。其中手机银行注册用户不足2.6万,交易金额也不足千万元。这样的发展现状可能是很多市场预期者没有预料到的。
网络银行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银行业电子化变革的手段,更是因为它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而移动银行却没有能够满足移动商务的发展要求,原因大致有三点:安全、技术、商务。其中商务因素是移动商务存在的经济基础,更是移动银行发展的重要推动环节。
移动银行的发展目前基本处于停滞阶段,无论是移动银行的信息业务还是经纪业务甚至支付业务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推广。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受银行自身业务推广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电子金融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局限性
[2]
的影响。这种历史局限性的一个集中表现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在线金融不能自然替代离线金融。
离线金融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离线支付,一个典型
[1]
了电子商务的繁荣,而互联网的数字神话也孕育了银行业划时代的变革——网络银行,从此,银行业
虚拟化经营拉开序幕。截止2004年6月,招行一卡通全国发卡量超过三千万张,卡均存款余额超过4500元,居全国银行卡首位。
新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特征是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高度渗透、紧密融合。而移动银行作为这种融合的延续,在世纪初步入历史舞台—— 2000年3月24日,招商银行发布信息,宣称近期与广东移动通信公司推出移动银行服务;4月26日,中国光大银行宣布率先在摩托罗拉公司的支持下推出移动银行服务;5月17日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开通移动银行服务。这一切表明,银行业力图通过移动银行将银行虚拟化经营引向纵深。但最后移动银行究竟花落谁家呢?据互联网周刊“2004新银行业消费调查”表示:被调查者对移动银行业务内容仅仅听说、但不了解
作者简介:于博(1979年~ ),天津人,现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担任教学工作,同时任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网络安全和虚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