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源于欧洲,源于其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样,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理解语言的特点,微观上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及处理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语言

思维方式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陈新夏等,1988)。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而且,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式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产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承担者。也就是说,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固因素。(张忠利、宗文举,2OO2)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提高人类思维能力,推动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主要差异

左飚曾指出,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细分明析,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综合观察,寻求知觉顿悟。(左飚,2001)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1,内向性与外向性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中国人很难与外界取得联系,所以,中国人大都具有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性格。关于这一点,梁启超也曾指出,中国“国境西界葱岭以与中亚及欧洲之文化隔绝,南界喜马拉耶以与印度文化隔绝,缺乏机缘以与他系文化相摩历相资长,故其文化为孤立的、单调的、保守的。”(任天成,1987)老子的《道德经》称道虚静,倡导平心静气,不可争名夺利。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安分守己,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这样,他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没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西方大多数国家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欧洲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适合发展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商品经济就很发达。商品经济的特点就是互通有无,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外向性思维使西方人具有求变的心理和好动的性格。赫拉克利特曾指出,斗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而且,西方的外向性也促使他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如,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明确地否定了地球不动的地球中心说,以及冒险家哥伦布等人对于“新大陆”的发现,都是西方人勇于探索,外向性格的体现。

2.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两种基本类型。(张忠利、宗文举,2002)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整体思考,因而通常都是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在古

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