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册 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上千万的民族是(壮族)。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人)。
4、 被称为“热带植物之宫”的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
5、 少数民族地区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是(宁夏银川平原)。
6、 内蒙古煤储量有2000多亿吨,占全国(第二位)。
7、 在我国的边境线上,跨境而居的民族有(30多个)。
8、 匈奴于(公元前209年)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的奴隶制政权。 9、 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0、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
11、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人)。
12、我国被列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是(内蒙古)。
13、我国长绒棉、瓜果的重要生产基地是(新疆绿洲地区)。
14、在我国143个陆地边境县中,民族地区有(112个)。
15、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始于(秦朝),是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形成的。
二、名词解释
1、新疆与西域
答:清朝统一 全国后,把那些被清朝重新统一的一些地区都称为“新疆”。称这些地区为“新疆”,并不是“新辟疆土”之意,是由于清朝取代了明朝,原来属于明朝管辖的地方 或明朝以前历朝管辖的地方,自然应当归于清朝,因此,这些地方只不过是由清朝重新统一了而已。清朝驱逐阿古柏侵略军和从沙俄侵略者手中收复伊犁之后,于1884年正式在新疆建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西域” 一词从字面来说其含义就是“西部地区”。这一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 北地区;而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大地区。西域的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部地区的认知程 度。汉代西域只是指今南疆和东疆地区。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西域”范围更加扩大,它不仅包括今新疆地区,而且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南亚、北非部分地 区、以意大利半岛为中心地中海周围。清代关于“西域”的这一概念,正是当时中国西北的边界,即指今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民族和氏族
答: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是由经济的和社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血缘群体。氏族联合为大氏族,大氏族又联合为部落。部落是原始社会所特有的人们共和体和社会组织。氏族和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统一血统的人们组成的人们共同体。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答: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
(2)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