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项目改造时用过的文献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工程技术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458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
瑚(骅)(k黑擀气赫嚣则:川C02州N2川cH4㈧Co)
(kg.h。1)
8.08.08.O
操作条件
试验结果/%
温度/℃
422420368
(kg.h一)
19.421.928.4
(k.h“)
4.64.64.6
温度/℃
15
一“
986
一一
1。“
’。
…
”
’
l23
lO
吼m
斛黔跎6∞够勰M挎M∞”酾甜∞饥酡”M
l
M跗凹
i
卯舛舳
注:妒为体积分数
2计算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所建模型的精确性,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见图2).其中,表示计算结果的摩尔分数取出口截面的面积平均值.
化¨5|.所建模型中,根据反应器温度取同定值1.2,但是在试验工况中,反应器内温度有较大波动,产物分配系数也随之变化,故导致计算值的偏差.②0campo的流化床煤气化过程中,包括添加石灰石进行炉内脱硫的过程:
1
caC03+s02+÷02铮caS04+c02二
(41)
该反应产生额外的CO:使得化学反应CO+H:O
承\籁求长登∞∞勋∞∞加m
O
—H2+C02,CO+H20+.H2+C02的逆反应增强,
相应的正反应削弱,因此试验所得的CO值要较计算值略大,H,值略小.但考虑到石灰石加入量小,
C也
C心
(a)工况1对比
C0
H2N2
为了模型的简化,忽略该影响.2.1反应器内各组分分布
图3为不同工况下流化床反应器纵截面(工=0)上主要化学反应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反应器底部,由于大量C。的存在,形成了CO:的较低浓度区,沿反应器高度方向,随着c。的
零\籁求长世
加∞卯∞∞加m
O
减少及cH。燃烧等氧化反应的进行,C0:浓度逐渐
C【】2
C0
H2CH4№
(b)工况2对比
8070
增加;反应器内的cH。主要来源于煤热解时挥发份的析出,因此,在煤热解及氧化反应的共同作用下,相对于反应器上部,下部的CH。浓度较高,到达一定高度后,随着O:耗尽,甲烷浓度变化逐渐减小;水气置换反应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在反应器上部,温度的降低有利于该正向反应的进行,从而在CO减少的同时,C0:及H:相应增加.2.2反应器内化学反应速率变化
图4为工况3流化床气化炉纵截面(J=O)上碳的质量分数、温度及各气固非均相反应速率的分
术60
口预测数据●实验数据
察器
长30憾20
10
’厂l。一.厂-。一.
如图2所示,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小相对误差仅为1%左右,最大相对误差为20%左右,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4%.对于数值模拟,该误差属合理范围,因此认为所建模型具有可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与试验数据相比,计算值中co:和H:偏大,cO略小.分析其原因有:①在化学反应C+仅H20_(2一d)Co+(a一1)C02+a巩中,产物分配系数a的值随温度的升降而变
布图.如图所示:①c。主要分布在反应器的下部,因此非均相反应主要在反应器的下部进行.②c。一O:的反应速率较c。一H:o,c。一co:的反应速率大.通常,在氧浓度较高时,以c。一O:的燃烧反应为主,因此,对于燃烧器而言,只需考虑与氧的非均相反应,但是,在煤的气化器中,c。一H:O,C。一C02反应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氧快速消耗殆尽以后【l¨.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气化器底部气体人口,由于氧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