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分割拿走,真正由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很少。即便能落实到部门,很多的资金也很可能被挪作它用,落实到农技推广的资金就更少了。此外,由于大量农业项目不由农业部门实施,基层农业部门对这些项目也没有指导与监管的权利,项目盲目决策上马、盲目组织实施,甚至将支农资金改变用途,导致基层农业资金“非农化”、大量浪费与流失等问题非常突出。此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农技推广有责任、缺经费、无手段,工作落实难度大,自身待遇低下,人才外流严重。这些问题,靠基层农业部门自身努力是无法解决的。
3、农业部门自身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推广体系尚需健全。农技推广业务性强,服务面宽,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机构完整、覆盖乡村的农技推广体系,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农村、农业和农民等三农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变化,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已很难满足现有农业发展的要求。原有的遍布基层、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县、乡农技中心,其作用与地位虽至关重要,但所发挥的的作用却越来越小。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保障不力、基层队伍不稳等问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进而给正常的农技推广工作造成严重困难。此外农技培训设施不全和滞后也是重要问题,以永嘉县为例,全县的乡镇农技中心,普遍建筑老旧,设施不全,更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根本不具备高质量农技培训的设施和条件。
4、基层农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队伍素质建设是部门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问题十分普遍。这与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有关,同时也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成长机制,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没有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因素有关。
5、农技人员缺乏成长动力与安全保障
由于传统的体制因素影响,农技推广人员普遍缺乏成长动力,缺乏责任心与长远打算,过去,乡镇农技人员属“农技干部”,有“身份”,有机构与编制,在编在岗,可以交流、提拔、任用。但现在乡镇农技人员身份非“马”非“驴”,无编制或编制不到人,成了需要一年一聘的“临时工”,交流、提拔、任用路子基本被堵死,致使很多乡镇农技中心,无论是普通技术人员还是负责人,都觉得前途无望,因此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在自身建设、公益推广上,都很难有长远的规划与打算,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的实效性。
7、农技推广体制不顺,主管部门负担过重
目前对乡镇农技中心管理,基本处于农业主管部门、县配改办、乡镇政府三家共管状态。这种“多方共管、多方有责”的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层次,表面上看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实际运作时却因环节太多,管理难度很大。乡镇农技中心也由于管理部门多,感到难以应付。例如领取养事经费,既跑乡政府,又跑农业局,还跑财政所,一个环节不到位、一个环节卡了壳就领不到手。
以上诸多问题,导致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多多,农业技能推广的实效性差,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永嘉县农村农业技能发展对策
(1)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基层领导对农业基础地位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始终将地方农业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