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全整理(8)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考点3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考点3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B.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全整理(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