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
的扶贫负担,延缓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或缺位,使农民工返乡时社会保障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必然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农民工参加城市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3.导致支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人力资本匮乏。西奥多 W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劳动者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
〔8〕
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是劳动者为获得未来收泉。
制。首先,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户籍、工种和行业限制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改革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促进农民工自由流动。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监测引导。建立劳动力市场监测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劳动力供求状况进行系统监测,收集信息,研究对策,调控引导,促进农民工流动有序。再次,加强劳动力市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宪、违法的法规、规章和文件的清理,制定《平等就业促进法》,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推行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工程序,促进农民工公平竞争。最后,加强劳动力市场检查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监督体系,将立法、司法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及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一方面对各种就业歧视或变相就业歧视行为严惩,提高就业歧视成本,另一方面对反就业歧视或没有就业歧视行为的单位给予税收、政策优惠或财政补贴,形成反就业歧视激励机制。就业歧视的消除,保障了农民工收入,必将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就业资源稀缺、农民工素质偏低、制度与政策刚性等因素的影响,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2.建立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抗干扰性。政策是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
〔9〕
在短期不能消除农支持和实现制度的重要形式。
入自觉主动的投资过程。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收入水平。但是,就业歧视把农民工限制在低端市场的职业领域,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使其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财力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加上政府和企业的教育培训歧视,使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更加匮乏,知识技能更加低下,直接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削弱了农民工的城市就业竞争力,强化了农民工的低端劳动力市场地位,使其收入普遍偏低,进而削弱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经济基础。同时,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匮乏、城市就业竞争力低下,使农民工对能否长期在城市就业、生存存有疑虑,影响其参加城市社会保障的信心和决心,削弱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心理基础。而且,农民工在低端劳动力市场的拥挤效应,加剧了农民工城市就业的不稳定性和跨地区流动性,加上流动的农民工数量庞大,给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提出了世界其它国家从未遇到过的难题,特别是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情况下,农民工的高度流动性使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的弊端暴露无遗,也削弱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社会基础。
三、消除就业歧视影响,构建合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保障为基础,收入保障为核心,社会经济发展为出路。因此,消除就业歧视影响,构建合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促进平等就业,加强政策协调,加强经济发展的人文引导,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良性互动。
1.建立平等就业促进机制,保障农民工收入。消除就业歧视,前提和基础是建立平等就业促进机
民工就业歧视的情况下,为了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抗干扰性,更好地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必须加强政策协调,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一是降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门槛。实行农民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以及缴费年限与城市居民区别对待的政策,在就业歧视存在、农民工收入偏低、就业不稳定的条件下,必将有利于保护和鼓励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二是分层分类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和农民工构成复杂、对社会保障需求差别较大的实际,按轻重缓急安排保障项目,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保险,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解决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和生育保险。对正规就业的农民工,参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办法;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