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同年,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以后,正是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南昌起义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郭随即流亡日本,长达十年。这十年里,他几乎从未发表过政治性的言论声援共产党,无论蒋介石怎样围剿,无论白色恐怖多么严重,即令在接到挚友、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临刑前给他的秘信,他也未敢吭一声。对于这段经历,原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在回忆中写道:郭沫若和他的家人却使我感到过迷惑。大人们朦朦胧胧的言谈中,总使我感到异样。比如他在1928年到日本去的事情,虽然正式的说法是由周恩来安排的,但是有人并不完全那么认为,他们说那实际上是脱党,是在革命最艰苦的时候对革命失去信心的表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周扬要他去延安,他拒绝;陈诚邀他去武汉,他“立即命驾”。他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请求吴稚晖介绍前往南京拜谒汪精卫、蒋介石,并“恭恭敬敬地向蒋委员长忏悔过去的罪过,要求蒋委员长饶恕他,他要献身党国,将功折罪,回去马上写了《蒋委员长会见记》”。 1949年以后,郭沫若仕途可谓一路平坦,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官越做越多,心思越来越不在文学创作上,他把他即将燃尽的最后一点才华用在铺政治道路上。
1954年10月,毛泽东借“两个小人物”批评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一事大做文章,发动了一场全国规模的批判胡适运动。 11月8日,《光明日报》刊载郭沫若的谈话,标题为:《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关于文化学术界应开展反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的斗争对光明日报记者的谈话》。在文中,他对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多有发挥。为了最大程度的迎合毛泽东,郭沫若对胡适进行惨烈抨击,并称之为“流毒”。昔日同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一个却被打倒在地…… 为了响应毛泽东对曹操的赞扬,1959年,郭沫若写出了历史剧《蔡文姬》及《替曹操翻案》的文章,掀起了沸沸扬扬的为曹操翻案之风。
郭曾写了大量解释毛诗词的文章,在一篇叫《红旗跃过汀江》的文章中,他写道:“主席并无心成为一个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 黄粱 写作 黄梁 ,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了一个龙字, 分田分地真忙 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