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第四章 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1(3)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古代文论课件整理word

(二)代表作《戏为六绝句》

苏轼、叶燮都说杜甫“集大成”,杜甫为什么能“集大成”?这与他的文学思想有关。 1、 他认为对六朝以来的作家不应一概否定排斥,而应具体分析,看到长处。 肯定了庾信的“凌云健笔”风格,看到其后期的发展变化。说明论文当观全人。 以庾信为例,其早年仕梁,为骈偶高手、宫体名家。“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

要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周书·本传》)但其后期仕西魏和北周时,文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诗赋成熟老到,健笔凌云,岂能视而不见?即使前期,亦不乏清新之作(杜甫《春日忆李白》有“清新庾开府”之句),怎能一概抹杀? 2、肯定了初唐四杰的“当时体”,说明评价作家不应脱离时代风尚。

如四杰的“当时体”,虽未能完全摆脱六朝不良余习的影响,但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

对生活有一定的感受,不少作品抒发真情实感,已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从诗歌的历史发展来看,是源自风骚传统的。“轻簿为文”之徒的讥笑,无损于四杰的历史地位,却暴露出他们缺乏历史的眼光,可谓“有眼无珠”。在另一篇论诗诗《偶题》中,社甫对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观点表达得更为清晰:“文章干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绚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杜甫认为:诗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诗人递相承传,均有其贡献与功绩。

3、他认为对文学遗产应博采众长。

如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这里既有“转益多师”的广泛吸收,也包括“别裁伪体”的舍弃态度。既爱“清词丽句”,更喜“雄健”之美,体现了杜甫兼取各家所长的精神。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

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所以他的“集大成”,与他的博大、兼容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

提倡广泛吸收学习前人的文化遗产。

1)转益多师。后三首进一步申论:应该虚心向有成就的前辈学习,但不可因循抄袭。

举凡古人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都要加以合理的学习和运用。庾信的凌云键笔,四杰的瑰丽词采,六朝的清词丽句都在学习之列。但同时要富于创新精神。正确的途径是:上攀屈宋,远承风雅,同时“转益多师”,兼取众长,在广泛吸收前人创作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别裁伪体。伪体,指不合风雅正道的作品。既要“裁伪体”,又要“亲风雅”,二

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伪体是反,风雅是正;不裁伪体,便谈不上亲风雅(也谈不上转益多师);而要亲风雅,必须裁去伪体,始能上攀屈宋,找到诗歌发展的正路。再者,亲风雅、攀屈宋与转益多师也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亲风雅”、“攀屈、宋”,“转益多师”便失去意义,可见前者是后者的方向和目的;而没有“转益多师”,“亲风雅”、“攀屈、宋”也就难以达到,可见后者是前者的手段和途径。杜甫强调继承风雅传统,转益多师,为的是创新,推动诗歌创作的向前发展。

4.崇尚壮美诗风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鲸鱼碧

海之格,是指浑涵汪洋,千汇万状,皆古今而有之的壮美诗风。审视当时诗坛,杜甫认为,大部诗作都是清新巧丽之作,末有能达到如“掣鲸鱼于碧海中”之壮美诗风者。雄奇壮丽,这既是对诗坛的期望,也是诗人的抱负。因此,杜甫此说有端正

第四章 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