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区域地层简表
矿山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东段,区内构造复杂,矿区总体为单斜地
层,因构造而略成S状,岩层产状较为稳定,走向东南105°左右,
倾向南西185°左右,倾角为26°左右。
断层:
大寨倾向逆断层(10):位于矿区东~东南~南,区内出露长2400
余米。走向北东60°,断层在飞仙关地层一带出露明显,在地貌上
侵蚀成较大的深沟,破碎带较大,一般在3~5米,两盘岩层由于岩
层性质及受力不均,部分地段在50米内均有揉褶现象,伴生小断层
多,地面断层倾角不一,由64°~85°,断距25~35米。由于位于
矿界外,对本矿煤层开采影响小。
博嘎寨倾向正断层(12):由北东~南西斜切过矿区中部,区内
出露长约2700米,走向北东55°,倾向南东,断层迹象在地面出露
极为明显,破碎带宽窄不一,从0.5米~5米,断层倾角45°~77°,
断层落差由北至南逐渐增大,6001号钻孔断层落差40米,6003钻孔
断层落差增加至60米深部则加大至130米。
由于断层较大,地面所见在其旁侧百米内形成较多的平行附生小
断裂,组成了一个宽200米构造带,地层走向在这里也出现急剧变化。
钻孔所见更甚,6001孔、6003孔均在其下部见有一规模较大的隐伏
伴生正断层(24),24正断层与本断层倾向相反而组成一个小地垒,
夹于中间凸起上抬部分的煤层及地层均遭受严重构造破坏,而少开采
价值。本断层经地面和钻孔严密控制,勘探程度较高。切断矿区内所
有煤层,对矿区内煤层开采影响大。
倾向正断层(14):位于矿区西部,出露长约300米,断层走向
近北,倾向近西,倾角64°断距5~10米,对矿区内煤层开采有一
定影响。
茨嘎斜交正断层(15):位于矿区西、西北部,区内出露长约1300
米,走向上略成S形弯曲,倾向南西,基本沿地层走向分布断距10~
25米。地面出露明显,破碎带较窄在1米左右,断面较平整,两盘
岩层整齐无挤压现象。切断矿区内部分可采煤层,对矿区内煤层开采
影响较大。
3.1.5 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含煤岩系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主要含煤岩组为宣威
含煤岩组,宣威组分布于矿区北部,出露较完整,全厚360~380米,
平均377米。含煤50余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层(1、3、63、
10、12、151、16、17、182、272、292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区内含
可采煤层一层(32煤层)。
1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顶部,为宣威组与飞仙关组分界标志
层。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5°,为缓倾斜。煤层厚1.29~
1.72米,平均厚1.48m,厚度稳定,煤层中部含二层夹矸。属稳定型
煤层。
3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上部,上距1煤层13.2米。煤层总
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煤层厚0.60~1.37米,
平均厚1.03m,厚度较稳定,无夹矸。属较稳定型煤层。
63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中部,上距3煤层37米。煤层总体
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煤层厚0.80~5.46米,平
均厚1.70m,厚度较稳定,煤层中部含一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0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下部,上距63煤层32.65米。煤层
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倾斜煤层。煤层厚1.35~2.55米,
平均厚1.65m,厚度稳定,煤层中部含一至二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