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了地震资料解释中涉及到的名词等内容
振幅与Dt 近似成正比,可用合成波形的振幅信息来估算薄层厚度,这一工作称之为薄层解释原理。
5.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提高分辨率:1.子波的频率成分:l=V/F; Dh≥l/42.子波的频带宽度Fb或延续时间dt:Fb增加或dt减小,分辨率提高;3.子波的相位特征:从Widess公式得以证实;4.信噪比:S/N>2,分辨率较高;5.偏移成像的精度:与横向分辨率有关;6.岩石的吸收作用:振幅随旅行时增加而呈指 数规律衰减;吸收具有选频作用;7.表层影响:低速层的衰减很严重。提高途径:1、选择合适的野外采集参数2、采用反褶积或反演的方法3、进行子波处理4、做好地震偏移归位处理5、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6、采用井间地震等新方法、新技术。
6.三个角度深度:倾斜界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叫做界面的真倾角,用Y表示。与测线方向有关的倾角称为界面沿该测线方向的视倾角,用j表示。测线的方位角,即测线OX与倾斜界面的倾向在地面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a=0时,法线深度h,即 表示界面到O点的垂直距离。而从O点垂直地面向下到界面的深度称为真深度hz 。视铅垂深度(过测线的剖面内由O点作垂直向下的垂线与界面相交得到的深度)hx。
8.时间深度偏移本质区别:在进行偏移时,认为速度函数是已知的,速度结构可以简单地表示为旅行时的函数(沿横向不变),进行偏移的一切信息都可以归结为旅行时t的函数,偏移的结果也大多以旅行时为纵坐标输出。大概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所以把这些偏移方法称为时间偏移。 关于深度偏移,从方法上讲,叠前深度偏移对地下形态基本不作假设,速度―深度模型直接用叠前资料建立,地下速度纵﹑横向均可变化,CMP道集考虑非双曲效应。从应用上讲,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可以是深度域的,它满足了精细解释﹑储层描述对深度域的期望,使地质家、地球物理家及油藏工程师一起在深度域研究问题。从效果上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实现复杂构造准确偏移成像,解决复杂地质问题。 本质区别:在使用的偏移算法中,如果没有考虑射线偏折或只考虑速度是时间或深度的函数那就是时间偏移;如果考虑了射线偏折或使用了速度结构的空间变化V(x,y,z)那就是深度偏移。
9.识别反射波:强振幅 2波形相似性 3同相性 4时差
变化规律 。1、2两点是用来识别在地震剖面上是否有一个波出现;3、4两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识别波的类型、特征以及对产生这个波的界面的特点作出推断。时间剖面对比方法: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3重点对比标准层。4相位对比。5波组和波系对比6沿测线闭合圈对